- 1、本文档共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食用菌生产技术 84 菌种的生产与保藏
(二) 母种生产技术 ③胡萝卜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胡萝卜200g、葡萄糖(或蔗糖)18~20g、琼脂20g、H2O 1000mL、pH自然。 (二) 母种生产技术 ④玉米粉培养基 玉米粉40g、葡萄糖(或蔗糖)10g、琼脂20g、H2O 1000mL、pH自然; 适用于大多数食用菌菌丝的生长。 ⑤马铃薯、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培养基 马铃薯200g、葡萄糖(或蔗糖)20g、蛋白胨10g、琼脂20g、H2O 1000mL、pH自然; 适用于培养和保藏多种食用菌。 (二) 母种生产技术 ⑥黄豆芽、松针培养基 黄豆芽250g、松针50g、葡萄糖(或蔗糖)20g、琼脂20g、H2O 1000mL、pH 5~5.5。 将松针、黄豆芽按量称好,加水煮30min,取滤液,加入葡萄糖、琼脂,充分搅拌,使琼脂熔化,补水至1000ml,即分装试管。 主要用于培养竹荪母种。 (二) 母种生产技术 ⑦苹果汁培养基 苹果100g、蛋白胨2g、蔗糖20g、琼脂20g、H2O 1000mL; 主要用于草菇培养 (配制方法同PDA) ⑴ 配方 ⑵ 配制方法(以PDA为例) 马铃薯(去皮、去芽眼)→切成片→称取200g+1000mL H2O→煮沸→双层纱布过滤→取滤液并补足1000mL+琼脂→熔化+其它营养物质→调节pH(用HCl或NaOH)→分装试管→灭菌(高压蒸气灭菌15-30min)→制成斜面→检查灭菌效果(即28~30℃培养2~3d) 其它天然培养基或综合培养基,如:玉米粉、黄豆粉、胡萝卜、麸皮等原料,加适量水煮汁过滤,取滤液与其它成分混合。 (二) 母种生产技术 2、母种分离 母种分离方法 孢子分离 组织分离 基质分离 有性 无性 ⑴孢子分离法 利用孢子在适宜培养基上形成菌丝来获得纯菌种的方法。 孢子分离法 1)单孢子分离法:培养基上只接种1个担孢子,使它萌发成菌丝体而获得纯菌种的方法。 如:双孢蘑菇、草菇单个孢子分离得到菌丝便能结实。 (一个孢子→萌发→菌丝体→纯种) 2)多孢子分离法:许多孢子接种于同一培养基上,使它们萌发自由交配来获得纯菌种的方法。如:香菇、平菇、金针菇、毛木耳等。 (多个孢子→萌发→菌丝体→纯种) (二) 母种生产技术 下面先解释二个基本概念 1)同宗配合:同一担子孢子萌发产生的两条菌丝之间进行结合便能生育(自交亲合、可孕,类似于高等植物自花授粉),可用单孢子分离。 如:双孢蘑菇、草菇 2)异宗配合:同一性别菌丝之间不亲合,只有两条性别不同的菌丝交配才能产生子实体。 大多数食用菌属此类型,需用多孢子分离法。 (二) 母种生产技术 担子菌亚门中,约10%菌类属同宗结合,90%以上是异宗配合,所以单孢子分离对大多数食用菌不适用,只有育种时才采用。 此法技术复杂,生产上很少采用,在此不作详述。 (二) 母种生产技术 多孢子分离简单易行,生产上经常采用,多孢子分离的具体操作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整菇插种法:伞菌常用此法采得孢子。 即选择成熟度适当的优良种菇,在无菌操作下,插入无菌孢子采集器内,置适温下让其自然弹散孢子。用接种环取少量孢子,放入试管斜面上培养。 种菇选择:菌丝生长健壮,无病虫杂菌,出菇均匀,转潮较快,菇形圆整,菌盖肥厚,达八九成熟。 参见P48 (二) 母种生产技术 孢子采集器是用来采集食用菌孢子的一种装置。 孢子采集器 搪瓷盘(大号培养皿) 培养皿 种菇支架 玻璃钟罩(大漏斗) 参见P48 ②悬钓法 此法主要用于耳类(黑木耳、毛木耳、银耳等)孢子的采集。 耳片(表面消毒) → 悬挂于培养基上方→培养→ →取出挂钩与耳片→培养→挑取先端菌丝→转管纯化→母种? 12~24h 培养基 耳片 参见P48 组织分离:指通过菇体组织分离纯种。 优点:操作简便、取材广泛、不易变异,保持原菌种优良种性。 方法: ①选择种菇(出菇早、无病虫害、柄短、肉厚、大小适中、5~6分成熟) ②组织分离 ⑵组织分离法 参见P45 选择种菇→表面消毒(75%酒精或0.1%升汞)→撕成两半→取菌柄菌盖交界处→小块菌肉→移入PDA→培养→观察→转管→纯种 上述分离物在25℃下,经3d~5d可看到分离物表面长出白色绒毛状丝,每隔1d~2d检查1次,随时淘汰霉菌、细菌污染的培养物,培养10d~15d,再作1次转管即得到纯种。 ⑵组织分离法 参见P45-46 注: ⑴取组织块不要贪大,因组织块小易定植; ⑵有些食用菌不易用组织分离法获纯种; ⑶不同的食用菌切取部位和消毒方法不同。 如:1)红菇、乳菇等,因它们菇体细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分子生物学技术第一章.pptx
- 分子医学概论(绪论).ppt
- 课件1-桥梁基本知识.ppt
- 超声培训.ppt
- 超声成像1.ppt
- 超声波加工机自111周恒.ppt
- 课件(心电图室).ppt
-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第8章.ppt
- 超声波及微波传感器.ppt
- 分子生物学本1-绪论.ppt
- 纳米材料在环保纺织领域的应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在线教育平台课程内容优化与用户满意度提升研究.docx
-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原理在2025年建筑节能市场潜力分析研究报告.docx
- 私域流量运营在零售行业2025年竞争策略研究报告.docx
- 户外旅游风险评估体系在2025年旅游市场中的应用.docx
- 户外旅游行业2025应急救援设备与技术发展趋势分析.docx
- 小满生态影响探讨.pptx
- 2025至2030中国NGS样品制备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docx
- 户外活动装备租赁平台服务满意度调查报告.docx
- 医疗AI辅助诊断产品注册审批流程中的政策实施与行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策略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