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DV的翅膀.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乘着DV的翅膀   记第22届科创大赛科学DV数码委员会奖获奖小选手      2007年8月1日至4日,以“节约?创新?发展”为主题的第22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美丽的云南昆明举行。春城气候湿润,带给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老师和学生令人惊喜的凉爽和舒适。科技创新大赛会场热闹非凡,从小学到中学,各种年龄层的孩子们怀着浓烈的探索欲望.在以物理、化学、动物学、植物学等学科分类的展区间兴奋地徘徊,而带着项目来参加比赛的孩子们则认真地站在自己的展位前,向前来参观的老师和同学展示自己的成果。   参赛者中,有许多学生不仅针对某一科学命题展开深入的探索,还富有创造性地用DV记录下了探索的过程,并且剪辑成片,用影像将自己的探索过程和成果展现出来。为了表彰他们,中国广播电视工业协会数码委员会特设了科学DV数码委员会奖,并提供了丰厚的奖品。   青少年科学DV活动的宗旨在于倡导青少年利用DV的手段去记录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个科学探究活动,并在拍摄中提高科学素养和拍摄技术。一个成功的青少年科学DV活动是科学、技术和人文的完美结合,可以通过科学探究、DV采编和脚本创作三个方面的训练来实现,三者各有侧重,又相辅相成。科学DV活动非常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发扬他们的探索精神,并通过拍摄、剪辑影像开发创造力,锻炼对技术的运用能力。   最终获得中国广播电视工业协会数码委员会科学DV数码委员会奖的是以下5组选手南京市凤游寺小学的曹梦蝶、刘明袁颖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的施乐、杨志宇、罗雯;香港特别行政区顺德联谊总会翁祜中学高一学生林俊禧;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高二学生包翔宇;空军第二试验训练基地二区子女学校的李卓城。他们分别在蝴蝶的生活史观察及保育、极端环境中的抗逆微生物菌株价值分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丙烯微纤维复合材料、瓦斯的开发利用、戈壁地区动物的习性观察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用DV纪录研究过程,剪辑成了影片。   南京市凤游寺小学的曹梦蝶、刘明、袁颖颖是三个特别可爱的女孩子,他们的研究主题是关于蝴蝶的孵化和生长的过程。在凤游寺小学内,有一个专门的以保育和繁殖蝴蝶为主的“六足园”,园内种植了杜衡、马兜铃、柑橘等植物作为蝴蝶的生活环境,从今年春天开始,凤游寺小学的老师和孩子们已先后在“六足园”里放养了中华虎凤蝶卵、丝带凤蝶幼虫和玉带凤蝶的蛹等南京地区特有的珍贵蝴蝶。今年3月初,凤游寺小学开展了“争当保育员”活动,组织同学们当蝴蝶的“保育员”,每天认真观察蝴蝶的生长过程,通过观察用图画、文字、数据描述他们的生长过程,并用DV记录下蝴蝶成长的资料。   陪同她们前来的指导老师介绍说,在凤游寺小学,DV机就在校长的办公室里,“六足园”的老师和孩子们需要使用,可随时去取。每当蝴蝶有什么新变化,老师都会带着孩子们用DV机将之记录下来。在最后将众多素材剪辑成影片时,也广泛征求了孩子们的意见,片子中有很多内容都融合进了孩子们的思考。通过DV,凤游寺的老师和学生们不仅记录下了美丽的玉带凤蝶、丝带凤蝶的翩翩舞姿,也记录下了他们产卵、孵化、幼虫成长、蝶化的全过程,成功地对多种蝴蝶进行了保育研究,并将影像带到了科技创新大赛,使我们能最直观地了解他们的探索过程。   与凤游寺小学的孩子们定点在培育园里的研究不同,同时获奖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高中部的施乐,杨志宇、罗雯几位同学关于“新疆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探密”科学探究活动则是一次在戈壁沙漠中行走的经历。新疆地处亚欧大陆的中心地段,离海洋最远,周边高山大川环绕,降水极少,高山、盆地、沙漠和荒漠相间并存,海拔、气温、干湿度和生物种群变化都极大。这里有极端干旱炎热的沙漠,有全国海拔最低、夏季气温最高的盆地,有大面积的盐碱区和干涸的盐滩、高寒的巨大山体,以及紫外线辐射最强烈的高原。这些独特的自然环境不仅在全国独一无二,在全球也具有典型性。因此新疆是我国寻找极端环境里的生物种群,特别是寻找具有特殊生命力的微生物种群的场所。从2005年开始,施乐、杨志宇、罗雯几位同学就开始查阅资料,寻找信息,走访专家,咨询老师,筛选出属于生命禁区的高温、干旱、寒冷、强酸、强碱、高盐、高压、高辐射等极端环境的区域。并在此基础上收集整理地理、气象、生态环境等各种相关资料及图表。最后他们选择了极端干旱环境作为研究目标。   定下研究目标后,从2005年9月开始,同学们先后前往新疆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罗布泊、天山一号冰川、塔克拉玛干沙漠、吐鲁番盆地及新疆最大的内陆湖――博斯腾湖湿地等极端的自然环境做实地考察,期间先后两次翻越天山,深入荒山、戈壁数次,得到了非常多的一手资料。虽然考察过程有经验丰富的向导和老师陪伴,安全有保障,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科学考察,对这些未成年的孩子来说仍是一次挑战。通过这次考察,同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