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瓷梨形壶浅说
古陶瓷中的梨形壶,一般被认为是从元代才开始出现的造型。冯先铭先生主编的《中国古陶瓷图典》认为,“梨式壶,壶式之一,始于元代,流行于明代,因形状似梨而得名”(文物出版社,1998年)。耿宝昌先生在《明清瓷器鉴定》一书中也说:“梨壶――因造型类似梨而得名。元代始烧造,其后历明、清两代,经久不衰。”但随着考古发掘资料的增多,这一观点现在需要加以修正和补充。事实上,古陶瓷中的梨形壶早在五代时就已出现,宋、金时期北方和南方瓷窑均有烧制。
五代时期的梨形壶在四川邛崃十方堂窑和陕西五代黄堡窑中均有发现。在邛崃十方堂窑址发掘报告中,定名为A型I式、A型Ⅰ式、A型Ⅱ式、A型Ⅲ式、B型I式的壶,从形制上看均与明清时期的梨形壶极为相似。发掘报告中将A型壶的特征描述为圆锥形腹,弓形柄,曲流,口为喇叭形口、敛口或敞口,但从总体造型而言,壶身更似梨形(图一:1-5)。B型I式壶在报告中称为瓜棱壶,壶身呈八棱瓜瓣形,弓柄,曲流,饼足,但从总体造型看,壶身也似梨形(图一:6-7,见耿宝昌主编《邛窑古陶瓷研究》第154-156页,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根据考古发掘地层中出土的“乾德六年”、“明德三年”、“广政元年”、“广政四年”、“广政十一年”等纪年铭文,这些梨形壶的年代为五代至北宋早期。
除窑址发掘外,四川民间收藏所见此类梨形壶也有相当数量。器物年代从五代延续至宋代,窑口有邛窑和属于邛窑系的都江堰玉堂窑、成都琉璃厂窑,以及四川广元窑、乐山西坝窑、重庆涂山窑等。四川地区不同窑口的梨形壶,虽然在胎、釉方面存在差别,但其基本造型却是大体一致的。
邛窑梨形壶的釉色有青绿、青黄、乳浊绿釉、乳浊月白等釉色,有的有点彩装饰(图二-图五)。玉堂窑梨形壶的釉色多为乳浊绿釉(图六)。琉璃厂窑梨形壶的釉色多为酱色或酱褐色,有的有线条装饰(图七、图八)。邛窑及邛窑系诸窑梨形壶的基本形制为梨形身,弓形柄,曲流。壶身矮胖圆润者,腹部多作瓜棱形,口部为敛口下凹,口部有带钮小盖(有的遗失),柄为弓形或略弯曲呈耳状,柄部高出壶口较多,流的弯曲幅度略大,长度略短,底足多为饼足。此类形制的梨形壶年代较早,多为五代或宋早期。壶身修长瘦削者,上腹斜收,敛口,钮盖(有的遗失),弓形柄略高于壶口或与壶口大致齐平,流的弯曲幅度略小(有的曲斜),流较长,底为饼足或平底。此类形制的梨形壶年代略晚,年代为宋代。
广元窑的梨形壶,目前所见均为绿釉,壶身为梨形,瓜棱腹,壶身修长,上腹斜收,弓形柄高出壶口,敛口,流于贴于壶身处弯折后斜直向前,流较长,底为平底内凹(图九)。
西坝窑的梨形壶,釉色多为黑褐、酱褐色,有窑变花釉、白色凸线条、玳瑁等装饰。基本形制为梨形壶身,上腹斜收,敛口,带盖(有的遗失),弓形柄,曲流,流有长短之分(图十)。有趣的是,西坝窑中还有一种倒流壶,壶身也似梨形,与常见梨形壶的不同之处在于壶口封闭,注液孔位于壶底中央。如果仅从造型而言,也可视为一种特殊的梨形壶(图十一)。
重庆涂山窑的梨形壶,均为黑釉瓷,有的有线条装饰。壶身为梨形,壶身修长,上腹斜收,敛口,弓形柄大致与壶口齐平,流较长,微曲,斜直向上,流口一般低于壶口(图十二)。
五代黄堡窑(耀州窑)遗址出土的梨形壶,通体施青釉,釉色呈青色或青绿色。在窑址发掘报告中定名为C型壶,分为Ⅰ、Ⅱ、Ⅲ式,基本特征为“小口,短颈,瓜棱腹,圈足”,各式的壶身高矮,流的长短,略有不同(图十三:1-3)。此类壶虽然称为瓜棱壶,但其造型也似梨形。关于此类壶的造型演变,发掘报告认为“其变化规律是瓜棱长腹逐渐变矮”(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五代黄堡窑址》第68-69、276页,文物出版社1997年出版)。笔者认为,其演变趋势应是,壶身由矮胖向瘦高发展,流由短变长。
宋代耀州窑遗址出土的梨形壶,在考古报告中定名为C型壶,基本特征为“腹呈鸭梨状下垂形,大圈足”。共出土两件,均施青釉,一件口及把手残,长弯流,釉下刻池塘荷叶与把莲纹。另一件仅残存口腹部分,平口,鸭梨腹(图十三:4,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耀州窑博物馆《宋代耀州窑址》第278-279页,文物出版社1998年出版)。两件相对照可复原其完整造型。
金代耀州窑梨形壶,出土器有陕西耀县出土的青釉梨形壶,梨形长腹,小口内敛,扁圆形把手,长曲流,圈足(图十四)。传世品见有青釉刻花梨形壶,梨形腹,小口,小盖,弓形柄,流弯折,较短,圈足。壶口、肩、腹饰弦纹,将壶身分为两段,上部刻覆莲纹,下部刻钱纹(图十五)。
宋代定窑梨形壶,如北京海淀区南辛庄出土的白釉瓜棱壶,瓜棱腹,曲柄,短曲流,束颈,小口,花盖,虽然口部与常见的梨形壶有差异,但总体造型似梨形(图十六)。此外,金代钧窑也烧制梨形壶。2006至2008年发掘的河南叶县文集遗址,出土有一件钧窑天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更新教育观念 注重教学艺术.doc
- 耕风种月寄吾心.doc
- 工笔瓷画的艺术特色.doc
- 工部宝源局“咸丰通宝”当千牙雕祖钱.doc
- 工农业旅游给游客带来什么.doc
- 工科男生小羊.doc
-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中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理念与原则探究.doc
- 工学结合下服装画的教学.doc
- 工作像蚂蚁,生活像蝴蝶.doc
- 公办社团与民间气格.doc
- 小学科学:ESP8266智能插座电路原理与动手实践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金融开放浪潮下我国多层次监管体系构建与创新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区域教育质量监测中人工智能应用的数据质量分析与优化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金融科技监管中的数据治理与合规性要求》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3D打印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多材料制造与复合材料应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绿色金融发展中的政府职能与市场机制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植物工厂多层立体栽培光环境调控技术对植物生长发育节律的调控机制探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销售团队年度业绩总结.docx
- 银行风险管理与金融危机防范.docx
- 银行网络攻击预警与快速响应机制.docx
最近下载
- 云南西部沿边高校边境缅甸语人才培养的校政企合作模式探索.docx VIP
-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 第2部分:钢斜梯》GB 4053.2-2009.docx VIP
- 幼小科学衔接视角下家校社协同共育现状及对策研究.pdf VIP
- 2025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分公司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旅游警务服务规范.pdf
- 2025凉山州继续教育公需科目满分答案-深入学xi关于发展新生产力的重要论述.docx VIP
- 第三章 教育目的.ppt VIP
- 乳腺癌脑转移瘤护理查房.pptx VIP
- 眼科专科护理操作风险防范.pptx VIP
- 真菌镜检报告.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