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形成新理论-下消化道末端缺血缺氧.docVIP

痔形成新理论-下消化道末端缺血缺氧.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痔形成新理论-下消化道末端缺血缺氧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痔形成新理论-下消化道末端缺血缺氧 张成甫   (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肛肠科 湖北 武汉 432200)   【摘要】 目前针对痔病的发病机制,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各种假说进行解释。然而,痔病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清楚,因此目前的治疗方法只是缓解或消除痔病的症状。在本综述中,笔者对与痔病密切相关的病理生理学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包括肛管静息压升高、肛管黏膜上皮损伤、肛垫支持组织的变化、血管及血流的变化、生化指标的变化等,并提出下消化道末端缺血缺氧可能是痔形成机制这一新的假说。   【关键词】 痔;病理生理;缺血缺氧   【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5-0029-04   Hemorrhoid formed new theory - the end of the digestive tract ischemia hypoxia   Zhang Chengfu. Huangpi Peoples Hospital of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Wuhan 432200, China   【Abstract】 For the pathogenesis of hemorrhoids. At present,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have proposed all sorts of hypotheses to explain. Hemorrhoids sickness, however,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is still unclear, so the treatment is to alleviate or eliminate the symptoms of hemorrhoids sickness. In this review, the author and the pathophysiology of hemorrhoids diseas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rogress of research on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including anal resting pressure, anal canal mucosa epithelial damage, anal cushion support organizational change, the change of the blood vessels and blood flow, the change of biochemical index, etc., and puts forward the end of the digestive tract ischemia hypoxia may be hemorrhoi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is new hypothesis.   【Key words】 Hemorrhoid; Pathological physiology; Ischemia hypoxia   痔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肛肠疾病,其在肛肠疾病中所占比重达87.25%[1]。中医范畴内,痔具有三种不同含义:一如《医学纲目》中:“人于九窍中,凡有小肉突出皆曰痔”[2],即人体内孔窍中所有小肉突出均统称为痔;二如《说文解字》中:“痔,后病也”,即痔为所有肛肠疾病之总称;三为现代意义的痔。而国外不同年代的医学对痔的认识则不尽相同:1749年Morgami把痔定义为肛直肠区静脉扩张引起的团块,1963年Stelzner则认为痔是由直肠海绵体组织充血所致[3],到1975年Thomson首次提出肛垫这一概念[4]。肛垫是位于直肠末端的组织垫,由结缔组织、平滑肌纤维和血管丛构成,肛垫具有协助肛门括约肌完善肛门闭锁的功能。根据Thomson的学说,痔是因为支持组织松弛后肛垫下移,进而导致出血、水肿、肥大及出血所形成。近年对于痔的发病机制和基础研究均有一定发展。   1. 肛管静息压升高   肛管静息压是由外括约肌收缩压、内括约肌收缩压和肛垫内压共同形成,健康成年人中,三者比例约分别为25%、60%和15%。目前临床上采用肛门直肠测压,即通过压力感受器测定肛管直肠的压力变化,来了解、评估肛管和直肠的自制排便功能。参考人体解剖学,直肠上静脉为行程较长的血管,其内静脉瓣无阻止静脉血的反流,故该静脉的血流可产生向下的液体静压。当屏气用力排便时,腹内压增高,长期以往直肠静脉远端扩张形成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