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点共线解决平几中的一类问题.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用三点共线解决平几中的一类问题

《用三点共线的向量结论解决平几中的一类求值问题》教案说明 向量是数与形的高度统一,它集几何图形的直观与代数运算的简捷于一身,在解决平面几何问题时能起到奇特的作用。在用向量解决平面几何问题时,首先就是要将几何关系转化为向量表示(即选择适当的基底),然后再借助向量运算来解决。因此,本节课实际就是让学生学会:在三点共线条件下,知道将几何关系转化为向量问题来解决。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按三维目标来确定的。它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目标有4点,它们是相互联系层层递进的关系。目标1是基础,目标2是内容,目标3是获得技能,目标4才是这节课的根本意图。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形成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过程应更多的考虑学生,要让他们在课堂上参与适应的探索并能在这一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本内容是学生学习了向量的一些基本概念、向量的加法与减法、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和三点共线的向量结论后进行的一节探究式的习题课。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这一节的例5学生知道了这样一个结论:A、B、C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唯一的实数对λ、μ,使,其中λ+μ=1。并且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还知道了在三点共线条件下写向量表达式的一种方法:如右图, 图1 图2 分母m+n代表线段AB的份数,即右边两向量终点表示的线段,m代表线段CB的份数,即左边向量和右边向量两向量终点表示的线段,n代表线段CA的份数,即左边向量和右边向量两向量终点表示的线段。系数m、n与它对应的线段恰好是交叉关系;当分点在线段的外部时,添加一个负号,其位置由系数和为1确定。在三点共线的条件下学生能较为熟练的写出向量表达式作为基础来进行这节课的教学。 对的几何意义的探求分四个阶段进行:先由1、2两个特例得猜想:=;再由检验特例2的系数完善猜想,得猜想2:||=;然后指出这一猜想的正确性(不证明);最后通过课堂的应用1、应用2和课堂练习来巩固知识。本节课最关键的是教师引导学生得猜想1和猜想2,这也是本节课最难的。因为这一过程思维跳跃性很强,要反复结合向量表达式和图形,稍有不慎,学生的思维链一断,这节课就变得毫无意义了!结论||=在课堂上没有证明,从这一意义上说失去了数学的理性思维,少了很多的“数学味”,但对高一的学生来说却是很必要的(要知道,正是因为有时我们过分追求理性思维才让学生产生 “数学就是繁和难的演绎与推理”这种想法,让他们畏惧数学!)。有时这种“重过程轻实质”的方法,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不会因技巧性强、冗长的证明过程冲淡本节课的主题。本节 课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感受到一点向量应用的广泛性,并希望能逐步增强学生应用向量解 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若着眼点仅是这一节课,探索的几何意义的过程对高一学生而言有 些难,甚至可以说没必要。但若将这节课放到整个高中阶段这根知识大链上来看又是怎样的 呢?仅从以下两个例子就可见向量在中学数学知识中的地位了: 1、向量与三角知识的融合。在推导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均用到了向量知识。但是在教 学过程中这一点还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甚至有些教师对教材中用向量方法证明正弦和 余弦定理弃之不用,课堂教学中仅仅是为了得到一个结论,证明方法仍是沿用以前的老教材中的方法。应该说这是一种教学资源的浪费!正弦和余弦定理究竟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初中解决角与边有哪些方法?高中与角和边有关的又有哪些知识?通过这种引导,让学生将所学的向量的数量积与三角形知识联系起来,这样既能让学生掌握这种证明方法,又能让学生树立应用向量的意识; 2、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这几年来高考对立体几何知识大题的考查都是能建立直角坐标系,大题的得分率比以前大大提高。但这也给部分学生(甚至于我们的教师)留下了这样一些印象:只要会建立直角坐标系就行了;立体几何对逻辑推理和空间想像能力的要求降低了;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关键是能建立直角坐标系等等。比如高二数学教材下B第51页例2,题如下: 已知在一个的二面角的棱上有两个点A、B,AC、BD分别是在这个二面角的两个面内,且垂直于AB的线段,又知AB=4cm, AC=6cm, BD=8cm,求CD的长。 对于高三的同学来说也很少想到用向量方法来解决的。在不建立直角坐标系的条件下用向量来证明线线平行、线面平行,求线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这方面的意识学生就更弱了! 培养学生应用向量的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而要把这种意识转化为一种能力那就更是需要一个长期的、不断训练的过程了。我从最不理想的角度考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