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明清季客家民系在闽粤赣边区的形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pdfVIP

论明清季客家民系在闽粤赣边区的形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明清季客家民系在闽粤赣边区的形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 ) 第 28 卷第 3 期 南昌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Vol . 28 No . 3 1997 年 9 月 J OU RNAL OF NAN CHAN G UN IV ERSI T Y Sept . 1997 ( Social Science) 论明清季客家民系在闽粤 赣边区的形成 丘 权 政   摘   要  本文首次披露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 、学者与黄石华教授主持的 香港崇正总会合作 ,在考证客家源流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 ;从历史学 、经济学等学科 的角度 ,论述了明清季客家民系在闽粤赣边区的形成 。   关 键 词  客家先民 南徙  客家民系的形成  明清季  闽粤赣边区 作者简介  1943 年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兼文化部华夏 文化促进会客家研究所所长 。   客家系出中原 ,是汉族的民系之一 。这已成定 德 ,故黄帝为姬 ,炎帝为姜 。”故今汉族人称 自己是 论 。 “炎黄子孙”,诚然 ,客家人亦不例外 。 作为客家母系的汉族 ,其悠久的历史 ,应远溯到 从考古资料而言 ,古黄河中游新石器文化的序 其前身华夏集团形成之时 , 即旧石器时代初期 。远 ( ) 列是 :前仰韶文化 前 6000 年~前 5400 年 ———仰 古时华夏集团主要活动在古黄河道的中下游流域 , ( ) 韶文化 前 5000 年~前 3000 年 ———河南龙山文化 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是其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 。 ( ) 前 2900 年~前 2000 年 。 考“华夏”这一汉族先民古称的含义 ,与“中华” 以 192 1 年发现的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遗址为 “中国”之义相通 ,兼有族名 、地名 、国名等多种含义 , ( ) 代表的“仰韶文化”包括“前仰韶文化”,其分布是 亦有区分文化高低之意 。周初文献中较早出现的是 渭 、汾、洛诸古黄河支流的中原地区 ———由黄帝 、炎 “夏”,《说文》释为“中国之人”,此之“中国”意指黄河 帝两大支组成的华夏集团的主要活动地域 ———为中 流域 ,又谓中原 , 亦是客家先民的发祥地 。春秋 以 心 ,北达长城沿线 ,南抵湖北西北部 ,东至河南东部 , 后 ,“诸夏”“华”“诸华”之称相继出现 。“华”,《说文》 西达甘 、青接壤地区 ,遗址多达千余处 ,如陕西西安 作“荣”或“赤色”。《孔传》释“冕服采章曰华 ,大国曰 半坡 、临潼姜寨 、宝鸡北首岭 ,河南陕县庙底沟 、洛阳 夏”。孔颖达疏 :“中国有礼义之大故称夏 ,有服章之 王湾 、郑州大河村 、安阳后岗等 。从遗址可以看出 , 美谓之华”。“华”与“夏”歧称 , 曾认为与华山、夏水 当时人们多定居在古黄河及其支流岸边或近水的台 有关 ,近人则谓“华”“夏”古音可以互假 ,恐为一音之 地上 ,形成人口众多、规模较大的村落 ,如面积达五 转 。古人常以“夏 ”与“蛮 ”或“裔”对称 , 以“华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