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1例.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1例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1例 杨晶 (黑龙江省医院皮肤科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中图分类号】R656.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5-0138-02 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综合征)又称口周色素沉着-肠息肉综合征,为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多数患者有家族史,常在出生时或幼儿期发病。笔者诊治1例,现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儿女,10岁,因口唇粘膜黑色斑点8年于2009年10月12日来诊。患儿2岁时下唇出现黑色斑点,5岁时双手指腹及甲周出现褐色斑点,近3年斑点渐增多,下唇斑点逐渐增大,偶有腹痛、腹泻,无黑便或便血。既往体健,父母非近亲,否认家族类似病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心肺正常,腹平软,无压痛,无反跳痛。肛门指检未触及肿物。皮肤科检查:下唇及口腔黏膜见点片状黑斑(图1),甲床周围及指腹见散在褐色斑点。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便常规正常。患者家属拒绝肠镜检查,腹部X线检查未见肠息肉。随访色素斑点少量增多,无黑便、便血或贫血,继续随访中。 2 讨论 1921年Peutz首先观察到一家族3代24人中9人有口周色素斑,其中7人有小肠息肉。随后1949年由Jeghers命名该病。本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异常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9p13.3上,此病是由LKB1(STK11)基因发生种系突变所致。LKB1(STK11)基因为抑癌基因,编码一种丝氨酸/苏氨酸激酶。50%以上的患者中发现有LKB1基因的突变。胞质和胞核中都有LKB1蛋白,此蛋白在凋亡过程中可转移到线粒体中,与p53有关,能调控特异性的p53依赖性凋亡。此病的胃肠息肉LKB1染色为阴性,而相邻小肠细胞的固缩核中该基因有较高表达,提示息肉可能是凋亡缺陷的结果,这也可能是此病好发肿瘤的原因。而一些Peutz-Jeghers综合征的家系中并未发现LKB1的种系突变,进一步提示这些患者可能是由另一不明基因突变所致[1]。 本病突出的表现是口唇出现褐色或黑色的斑点,直径通常<5mm,无自觉症状,尤以下唇最常见。除了口唇外,口周、口腔黏膜、鼻周、指端掌侧和趾端跖侧等部位也可出现。发生在皮肤上的色素斑一般不融合,可自行消退;而发生在口唇及口腔黏膜的色素斑一般持续存在。患者通常伴有肠道息肉,息肉一般好发于空肠和回肠,亦可发生于胃、十二指肠和结肠等部位。由于空肠和回肠检查手段的局限性,临床报道的病例似以结肠为多。临床主要症状与息肉产生并发症所致腹痛、肠套叠、肠梗阻、恶变、出血等有密切关系。患者胃肠道息肉恶变的概率较低,但是胃肠道、食管、胰腺、乳腺、子宫、卵巢等部位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较正常人增高[2]。 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有不完全型,即仅有色素斑而无胃肠道息肉。此外,息肉较色素斑出现迟,常在10-30岁时出现,本例患者尚年幼,需随访观察有无息肉出现。本病在临床上应与Cronkhite-Canadn综合征、Laugier-Hunziker综合征、恶性雀斑样痣相鉴别。Cronkhite-Canadn综合征表现为面、四肢、掌跖处有弥漫或散在性淡褐色的色素沉着,皱褶处更明显,但不侵犯口唇等粘膜,并发胃肠道息肉、斑秃、指甲萎缩等。Laugier-Hunziker综合征为后天获得性疾病,一般在30-50岁才出现,多为散发。皮损为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的色素沉着斑,呈灰色、褐色或蓝黑色,可单发、多发或融合成片。好发于唇部,尤其是下唇,也可见于颊粘膜、硬腭、软腭、牙龈、舌、喉、颈部、胸部、腹部、手指、结膜、阴茎、肛周等部位。约60%的患者有甲色素沉着,不并发胃肠道息肉。恶性雀斑样痣通常发生于老年人日光暴露的部位,如颧部、颞部等,口唇也是好发部位,上下唇均可发生。皮损为黑色或褐色的斑片,色素不均匀,边缘不规则,并逐渐向周围扩大。组织病理见表、真皮交界处有异形黑素细胞。 对口唇有色素沉着的儿童应列为普查对象,详细询问有无腹痛、黑便、便血、贫血等症状,并追踪家族史。色素斑可不治疗,需要时可用694nm红宝石激光治疗[3]。息肉的处理视症状而定,若症状不明显,对症处理。并发肠套叠、癌变或肠梗阻者须手术治疗,有腹痛、便血或息肉直径>2cm者应选择手术治疗。 参 考 文 献 [1]朱学骏,孙建方.皮肤病理学-与临床的联系[M].第一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1012-1013. [2]常建民.有口唇色素沉着表现的皮肤病[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8,37(11):751-752. [3]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第一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266.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