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食品生物化学之碳水化合物PPT
甘蓝属食品中抑制甲状腺功能的物质可分为两类——致甲状腺肿大素和硫氰酸酯。致甲状腺肿大素(Goitrin)主要抑制甲状腺素的合成,硫氰酸酯和腈类化合物却抑制甲状腺对碘的吸收。5-乙烯基恶唑硫酮(OZT)是一种致甲状腺肿素,可使实验动物的甲状腺肿大和碘吸收水平的下降。 甲状腺激素的释放及浓度的变化对氧的消耗、心血管功能、胆固醇代谢、神经肌肉运动和大脑功能具有很重要的影响。甲状腺素缺乏会严重影响生长和发育。 提示 3、皂苷类 是一类分布广泛的苷类,由于溶于水能生成胶体溶液,搅拌时会产生象飞舟一样的泡沫,因而称为皂苷或皂素。 (1)三萜烯类苷 (2)螺固醇类苷 (3)固醇生物碱类苷 三、毒酚及有机酸 (一)棉酚 给单胃动物饲喂未经脱毒处理的棉籽饼,可导致中毒发生。棉籽饼中毒的实质是棉酚及其衍生物中毒。棉酚在棉籽饼内以结合棉酚和游离棉酚两种形式存在,一般认为结合棉酚是无毒的。 棉籽饼的毒性与其加工工艺有很大的关系,冷榨棉籽饼的毒性大;而高温高压榨油法,使游离棉酚减少,降低棉籽饼的毒性, 四、血管及神经活性物质 (一)、血管活性胺类 许多动植物来源的食品中含有各种生物活性胺。肉和鱼类制品败坏后产生腐胺(Putrescine)和尸胺(Cadaverine),而某些植物如香蕉和鳄梨本身含有天然的生物活性胺,如多巴胺(Dopamine)和酪胺(Tyramine)。 提示 外源血管活性胺对人的血压没有什么影响。因为它可被人体内的单胺氧化酶(MAO)和其他酶迅速代谢。MAO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动物体内的酶,它对作用于血管的活性胺水平起严格的调节作用。但是当MAO被抑制时,外源血管活性胺可使人出现严重的高血压反应,包括高血压发作和偏头痛,严重者可导致颅内出血和死亡。 图4-7 血管活性胺的结构 (二)、神经活性物质 1.龙葵碱糖苷 生物碱是一种含氮的有机化合物,在植物中至少有120多个属的植物含有生物碱。已知的生物碱有2000种以上。存在于食用植物中的主要是龙葵碱(Solanine)、秋水仙碱(Colchocine)及吡咯烷生物碱。 图4-5 胆甾烷类生物碱的结构 龙葵碱糖苷有较强的毒性,主要通过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引起中毒反应。 马铃薯中的龙葵碱主要集中在其芽眼、表皮和绿色部分,食用了发芽和绿色的马铃薯可引起中毒,其病症为胃痛加剧,恶心和呕吐,呼吸困难、急促,伴随全身虚弱和衰竭,可导致死亡。 2.吡咯烷生物碱 吡咯烷生物碱(见图4-6)是存在于多种植物中的一类结构相似的物质。这些植物包括许多可食用的植物(如千里光属,猪尿豆属,天芥菜属)。 吡咯烷生物碱的结构 3.毒蝇碱 许多毒蘑菇含有使食用者出现幻觉甚至导致残废的神经毒素,其中最著名的是毒蝇蕈(Amanita muscaria)。 食用毒蝇蕈的个体的神经病学症状是变化的,症状通常是在摄入一小时左右时出现,产生与酒醉相似的症状,出现意识模糊、狂言谵语、手舞足蹈、视物体色泽变异幻觉屡现,并伴有恶心、呕吐。轻者数小时可恢复,重者可导致死亡。 图4-18 毒蝇蕈的结构 毒蝇菌 一、贝类毒素 贝类是人类动物性蛋白质食品的来源之一。世界上可作食品的贝类约有28种,已知的大多数贝类均含有一定数量的有毒物质。只有在地中海和红海生长的贝类是已知无毒的。 实际上,贝类自身并不产生毒物,但是当它们通过食物链摄取海藻或与藻类共生时就变得是有毒的了,足以引起人类食物中毒。 第三节:动物性食物中的毒物 直接累及贝类使其变得有毒的藻类包括原膝沟藻(Gonyaulax cafenella、G.acatnell、G.tamarensis)、涡鞭毛藻、裸甲藻及其他一些未知的海藻。这些海藻主要感染蚝、牡蛎、蛤、油蛤、扇贝、紫鲐贝和海扇等贝类软体动物。主要的贝类毒素包括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 PSP)和腹泻性贝类毒素(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DSP)两类。 果胶物质(Pectic Substance) 酯化度:醛酸残基的酯 化数占D—半乳糖醛酸残 基总数的百分数 结构: D—吡喃半乳糖醛酸以α-1,4苷键相连,通常以部分甲酯化存在,即果胶。 分类: 以酯化度分类 : 原果胶 果胶 果胶酸 原果胶: (Cprotopectin) 高度甲酯化的果胶物质。只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不溶于水。未成熟的果实和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北极介绍课件.pptx VIP
- 2022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书戴嵩画牛》说课课件(含教学反思).pptx VIP
- 彩钢屋顶防水涂料施工方案.docx
- 2024年贵州城市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带答案详解.docx VIP
-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学习课件.pptx VIP
- 题型09 主观题之启示警示类-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答题模板与技巧(解析版).docx VIP
- 6、建筑门窗五金配件产品质量检测报告(GD2106006).doc VIP
- [北京]电力电缆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浅埋暗挖法).doc VIP
- 2024年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册新教材深度解读【化学】.docx
- 沧州南皮县检察院聘用制书记员考试真题库2023 .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