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等高线地形图之 判读与应用 -200 -100 0 100 200 300 300 200 100 0 100 200 一、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绘制步骤: 1、确定剖面线 2、确定比例尺,建立剖面 图坐标系,并在剖面图的 下方,标出水平比例尺和 垂直比例 尺。 3、从等高线图上的剖面线 与每条等高线相交的各点,分别向下引垂线,将各点转绘到相应的高度位置上。 4、将这些点连成平滑的曲线。 单位:米 400 水平比例尺 1:5 000 垂直比例尺 1:10 000 地形剖面图的判读 ① 根据经纬度确定剖面的地理位置。 ② 看纵坐标(垂直比例尺),了解图示地区地形起伏变化, 确定地貌类型、分析地势特征等。 ③根据掌握的地理知识回答该地区所在大洲、国家、地区、 濒临的海洋及与此有关的气候、植被、地质、土壤、水 文、自然带、人类生产活动等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问题。 练习:与平面图自X至Y地势变化最符合的剖面图是 C 各大洲的地形剖面图要基本掌握 (下列地形剖面图参见初中第2—3册) 1、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地形剖面图 ; 2、我国西部沿87030′E的地形剖面图 ; 3、美国地形剖面图 4、沿00纬线所作的非洲地形剖面图 ; 5、沿南纬300某大陆附近地形剖面图 ; 6、死海地区地形剖面图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地形剖面图 美国地形剖面图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有关计算 1、推算等高线的数值: 2、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3、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6、坡度大小的判断与计算: 7、透视性问题: 5、估算陡崖的高度问题: 4、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在同一幅等高线图上,等高距是相同的,相邻两等高线之间的数值差为0(如在鞍部)或相差一个等高距。知道任一条等高线和等高距,可推算出该图上其他等高线的值。 推算等高线的数值 300 200 400 例1、如图,判断图中A、B的海拔范围各是多少? A:150米HA100米; B:50米HB0米。 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等高线 闭合区域: ◆若其高度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 低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高度 值低于其等高线的高度值; ◆若其高度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 高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高度 值高于其等高线的高度值; (即“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学习反馈 读等高线示意图,已知ab,回答下题: 读下图,若等高线所示高度为100m、200m、300m、400m,求I地与H地的相对高度? 200m H I 城镇 河流 100 400 200 300 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1、从等高线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高度; 2、相对高度的计算: H相=H高-H低 读下图,若等高线所示高度为100m、200m、300m、400m,求I地与H地的温度差是多少? H I 城镇 河流 100 400 200 300 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1.2℃ 1. 读出两地海拔 2.计算两地相对高度: H相=H高-H低 3.气温垂直递减率(0.6℃/100m) 4.计算气温差异: T差=0.6H相/100 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该图中A、B两点的相对高度是多少? A B 300<△H <500 计算任意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一是可能求最大相对高度,二是可能求最小相对高度。 1、读出各点的海拔范围 2、求出两点间的相对高度(范围)——十字交叉法 读上图,图中等高线表示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 回答:①图中盛行风向为__________风; ②Q对P点的最大相对高度H可以达到多少? ③该类地形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______地区。 西北 59H60 西北 820 830 840 P N Q 30m 0 风向 学习反馈 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     迎风坡坡度较缓,背风坡坡度较陡。 估算陡崖的高度问题 该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是多少? A B 200≤H <400 1、读出所需数据:等高距h、相交的等高线条数n、陡崖相交最低等高线的数值x、最高等高线的数值y 2、计算公式: 相对高度:(n-1)h ≤ △H <(n+1)h 底部高度:(x-h) < H底≤x 顶部高度:y ≤ H顶<(y+h) 影响因素:比例尺、等高距、等高线的疏密 比例尺、等高距相同: 等高距、等高线疏密相同: 等高线密→坡陡;等高线疏→坡缓 比例尺大→坡陡;比例尺小→坡缓 例、下面四幅图中的等高距和等高线间隔相同,坡度最陡的应 是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