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飞虱迁飞规律研究PPT.pptVIP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稻飞虱迁飞规律研究PPT

水稻迁飞性害虫褐飞虱研究中的几个相关问题;;二、褐飞虱研究概况;Brown planthopper (BPH) Nilaparvata lugens (st?l);葛仲麟,丁锦华,田立新,黄其林。 中国经济昆虫志 第二十七册 同翅目飞虱科 科学出版社1984;Populations of N. lugens in Asia (Sogawa 1992) Based on when the change of biotype 1 to 2 occurred;我国褐飞虱发生区域示意图;70年代前,大多数亚洲国家褐飞虱仅是水稻的次要害虫。 80年代后,褐飞虱的危害区域逐年扩大,暴发频率增加,危害程度逐渐加重,每年发生面积约为1300万-2000万hm2,约占全国水稻面积的50%,年均损失稻谷10亿多Kg;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和亚洲许多国家稻米生产的首要害虫。 1991年发生面积2320万hm2,损失稻谷166万t。;1990到2005年褐飞虱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 (夏敬源,2006);2、相关研究项目及研究单位;公益性行业专项--水稻褐飞虱综合防控技术研究(200803003) ---林拥军(华中农大) CARS-01 水稻产业技术体系 –稻飞虱岗位---傅强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 --稻纵卷叶螟和白背飞虱测报与防控技术研究 (200903051)---翟保平 973,褐飞虱灾变规律---娄永根(浙江大学)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控技术”;;3、前沿研究动态;SNAP Shelter 庇护所 Nectar 花蜜 Alternative Host/Prey 替代寄主/猎物 Pollen 花粉 (Geff,2012);一种观点: 搞了一辈子害虫迁飞,最后说:地上比天上更重要。 无论思想多么深远,技术如何先进,以“两查,两定”为主要内容的田间测报工作是不可替代的。 一支活跃在乡间地头的田间测报队伍切不可少。 (张志涛,2006);三、褐飞虱几个相关研究;1、我国水稻迁飞性害虫稻飞虱 境外虫源地的时空分布;最初基数是稻飞虱种群大发生的前题; 国内越冬虫源对初期迁入虫源构成的贡献不大; 我国稻飞虱虫源均来自境外中南半岛。 在国内无法进行冬春虫源的监测和控制,无法预测春季迁出虫源的空间分布及发生量,导致我国初期稻飞虱的预测预报存在着极大的困难。 境外虫源时空分布??探明对我国稻飞虱的预测预报有着重要意义!;褐飞虱国内迁飞路径(程遐年等,1979);巫国瑞 俞晓平2006年提供;研究方法;HYSPLIT轨迹回推模型 轨迹分析软件:HYSPLIT 模型使用的数据为NCEP再分析全球格点数据。 【, Hybrid Single 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 Model 单粒子拉格朗日整合轨迹模型】 参数设置: 1. 稻飞虱顺风迁移; 2. 稻飞虱在日出前和日落后1h内起飞; 3. 轨迹起始高度定位为距地面500m、800m、1200m。 以峰日后第二天凌晨6:00为起始时刻,回推至前一日19:00(运行11h)、06:00(运行24h),前两日19:00(运行35h)三个稻飞虱起飞时刻。;数据资料来源 稻飞虱虫情数据由全国农技推广中心提供:包括逐日灯诱数据以及部分站点的田间调查资料; 气象资料来源:下载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的全球ENL格点分析数据(水平分辨率为1o×1o,时间间隔6h); 降水资料采用中国气象局提供的6h一次地面观测资料(GMISS); 地图资料:中国省级行政区图(1:4000000),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网站下载。;实地考察方法;广西钦州, 2008年4月9-11日轨迹回推;我国褐飞虱与白背飞虱的境外虫源研究 沈慧梅博士论文,2010;越老缅泰四地稻飞虱考察路线图;3-5月间,越南中部、中北部有着大面积的水稻种植,同时有着稻飞虱相应的虫态及一定的虫量; 越南中部的红河三角洲是我国初期稻飞虱主迁峰的虫源地。 ; 通过轨迹回推和虫源地考察实证相结合,明确我国两迁害虫早期迁入虫源: 我国中东部稻区(包括滇东南)两迁害虫的早期迁入虫源来自越南中部、老挝万象平原和沙湾拿吉及泰东北,主迁峰虫源来自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