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旅游资源中音乐元素的开发与利用.docVIP

衡阳旅游资源中音乐元素的开发与利用.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衡阳旅游资源中音乐元素的开发与利用   摘 要:音乐元素与旅游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其本土特色的民间音乐在其旅游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如何开发与利用衡阳的特色音乐元素从而促进衡阳旅游业的发展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衡阳;旅游;音乐元素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7740(2010)03-0009-02      衡阳,位于湖南省的东南部,因五岳之一的南岳衡山而闻名于世。改革开放的二十年,衡阳依据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就近些年的旅游项目来看,衡阳主要注重于风光旅游、古迹参观、名人探寻等,文化层面广,却独独缺少了音乐这一重要领域的开发和利用。旅游业涵盖“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音乐在“娱”的这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如何开发和利用衡阳旅游资源中的音乐元素就尤为重要了。      一、衡阳音乐元素普查      衡阳有着丰富的音乐储备。早在公元1274年,文天祥路经衡阳,就曾写有《衡州上元记》,详细记载了他所见到的衡阳人民在正月十五“为百戏之舞”的盛况。      (一)戏曲   在戏曲方面,衡阳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湘剧、祁剧、花鼓戏。   衡阳湘剧,民间称为“衡州班子”或“衡州大戏班子”,亦称为“衡阳汉调”,是湖南省特色浓郁的地方大戏剧种之一。流行地区广,涉及到整个湘南东部,包括衡阳市、郴州市和衡阳、衡山、衡东、耒阳、常宁、安仁、炎陵、茶陵、攸县、永兴、桂东、宜章、汝城、桂阳、郴县等县市,甚至曾流行到江西永新和广东乐昌等地。衡阳湘剧的传统剧目十分丰富,从剧目的长短来划分,则有连台本戏6个,整本戏113个,散折戏465个。连台本戏,演唱时用大鼓大锣伴奏,因而又称“大鼓戏”。主要剧目有《目连传》、《封神传》、《岳飞传》、《西游记》、《混元、盒》等。整本戏或称正本戏,著名的有五大本高腔和昆腔混合演唱的剧目,即:“青、红、绿、白、黄”。青,即《青梅会》,表现刘备、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故事;红,即《红梅阁》,演李慧娘的故事;绿,即《绿袍相》,演刘湛与徐月娘的故事;白,即《白兔记》,演刘智远的故事;黄,即《黄金印》,演苏秦六国封相的故事;散折戏或称单折戏,为戏班常演的精彩折子戏。主要剧目有《醉打山门》、《昭君和番》、《佳期拷红》、《打鼓骂曹》、《思凡》、《描容上京》、《雁门提潘》《八戒闹庄》、《杨滚教枪》、《攀良起解》等。   祁剧是古老剧种,旧称祁阳班子,民国初年称“祁阳戏”,清末又名“楚南戏”,因形成、发展于湖南祁阳而得名。明朝初年,弋阳等戏曲声腔流入这肥沃的土地。弋阳腔与祁阳的民歌小调、祭祀歌舞相融合,形成了高腔系统。明万历年间,祁阳一带的戏曲,又吸收了昆腔音乐和昆腔剧目。清康熙后,祁剧先后融汇微调、汉调和秦腔,形成了弹腔。随着不断的融合与吸收,祁剧的声腔、剧目、表演艺术日益丰富,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以弹腔为主体的多声腔的湖南地方大戏剧种。祁剧传统剧目据统计有大小戏893本,其中百分之八十为弹腔剧目。高、昆整本戏《目连传》、《精忠传》、《观音戏》、《夫子戏》四大部,称为祁剧“正高”、“正昆”代表剧目,其他属于明清传奇的高腔、昆腔戏,则被称为“耍高”、“耍昆”。“耍高”剧目有《琵琶记》、《金印记》、《投笔记》、《一品忠》等;“耍昆”剧目有《鹿台饮宴》、《卸甲封王》、《别母乱箭》、《藏舟刺梁》、《劝农赏花》等。弹腔戏大多搬演《三国》、《水浒》、《杨家将》等历史故事,以及部分神话传说和公案戏。经过整理较有影响的传统剧目有《昭君出塞》、《牛皋毁旨》、《闹严府》、《泗水拿刚》;创作的现代戏有《黄公略》和已摄制成影片的《送粮》等。   衡阳花鼓戏起源于清顺治年间,由原衡山的“采茶调”和衡阳的“车马灯”等民间歌舞发展而成。因声腔语言相近,流传地方相通,故统称“衡阳花鼓戏”。衡阳花鼓戏以小旦、小生、小丑“三小”见长,是群众最喜欢的剧种之一。以后,逐步流传于湖南省内的其他地区。1983年编修的《中国戏剧一湖南卷》中,将流行在湘南各地的花鼓戏统称为“衡州花鼓戏”。      (二)乐器   衡阳非常有特色的乐器为渔鼓、简板。渔鼓用竹筒制作,简长65厘米~100厘米,鼓面直径13厘米~14厘米,一端蒙以猪皮、羊皮或油膜(猪膀胱膜)而成。演奏时,左手竖抱渔鼓,右手击拍鼓面。简板用竹片制作,长45厘米~65厘米。宽1。7厘米~2厘米,一端向外弯曲,两根为一副。演奏时用左手夹击发音。与渔鼓一起为“渔鼓”、“道情”伴奏。湖南祁东地区的渔鼓则有所不同,她取消了简板,而是在左手中指上绑上一块小板(多为玉石或硬质塑料材质)在怀抱渔鼓的同时击打鼓身,同样达到了简板所起到的效果。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