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天下少有的大古董.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看天下少有的大古董   看多了山水美景也会审美疲劳,看地下陵墓就成了另外一种人文润泽。   我是偶然摸到这个地方的。它居于泾河与渭水之间。蒙蒙细雨,前往的途中,遥遥可视远处的陵地。在苍凉厚重的黄土台地的衬托下,陵地显得格外突兀雄浑,有一种挟双龙而东向的气势,咄咄逼人,让人架不住心头的震颤。   好家伙,谁能说这不是天下少有的大古董   这个陵地就是汉阳陵,西汉第四代皇帝汉景帝刘启和王皇后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汉景帝与其父汉文帝共同缔造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史称“文景之治”,他也因此被后世誉为代明君。其陵墓因建在当时的弋阳县境内,因而被命名为阳陵。   阳陵始建于公元前153年,历时约27年竣工。东西长10公里,南北宽1~3公里,占地约20多平方公里。汉景帝陵园是整个陵区的中心,在它的周围有皇后陵园、南区从葬坑、北区从葬坑、嫔妃陪葬墓区、礼制宗庙建筑遗址、大臣陪葬墓区以及阳陵邑等重要的埋藏和遗迹。总体设计气势雄伟、规模宏大、布局规整、结构严谨,彰显了唯我独尊的帝王意识和严格的等级观念。   景帝在这里沉睡,一觉就是2150多年。人世间的兵燹战乱、改朝换代,自然界的雷电风霜、沧海桑田,似乎都和他没了关系。他可曾想到,两千多年后,这里不再清静、寂寞,随着咸阳国际机场专用公路的修建,考古工作者对这里进行大规模的随工清理和考古勘探开始,便不断有一些世界瞩目的考古发现揭秘。   风干的历史鲜活了,千年尘封的人事仿佛又从泛黄的线装书中摇摇曳曳走了出来,在已建成了的汉阳陵考古陈列馆、宗庙遗址、南阀门遗址保护展示厅和帝陵外藏坑遗址保护展示厅等四大展区轮番上演。   耗资1亿元的惊世之作是帝陵外藏坑。      帝陵坐西向东,被81条呈放射状的陪葬坑簇拥着。其四周等距离分布着后陵、南北区从葬坑及礼制建筑遗址等。宽110米的司马道东向直通八公里之外的阳陵邑,而两侧整整齐齐排列着王侯将相和文武百官的陪葬墓八千余座,一如当年天子临朝时大臣位列两班的威仪。   地下馆大厅泛着幽幽的红光,一股难以言说的神秘。通透式的巨大玻璃墙扑入眼帘,一些老外俯在上面观看,看相貌是来自俄罗斯的,他们不时低声细语。右侧置有触摸式大屏幕,循环不停地放一块着整个博物馆的展示图像。忍不住驻足10分钟,在和古墓遗存接触之前,我还是要做点预习功课。   拐入地下馆u形通道,进入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由玻璃幕墙和玻璃通道组成,因为建筑采用下沉式结构而成为探访的最大亮点。   进门时,鞋子上套了蓝色的鞋套,踩在呈方形的玻璃上,一时间还有点胆战心惊,不敢迈步,而透过玻璃再往下看,从葬坑内的文物淋漓毕现。身旁都是身材高大的老外,夹在中间反倒显得我这个大个子有些娇小。我们彼此瞄着肩膀的空隙找寻自己的视点,慢慢挪动着脚步,调整着焦距,进行拍照。   也许是莫名的紧张,也许是我看得仔细,我的速度慢了下来。其实,我早已知道那些铺设在脚底下的玻璃是采用真空镀膜电加热的玻璃,每平方米可以承重400公斤,完全可以大胆地往前走。倒是这种巧妙的隔离,创造了两种不同的气候环境,将阴阳两个世界在瞬间统一在了一起。那一刻,你无法不慨叹高科技的神奇魔力1身临其境,消失了的皇宫幻化眼前。   “紧贴”,这是刹那蹦出脑海的词汇。用以形容汉阳陵这个中国第一座帝陵封土的全地下遗址博物馆太为贴切。因为紧贴,我眼底下10多米深处的一排排、一列列、一簇簇抑或横七竖八,抑或前仰后合的陶俑开始活灵活现。男俑、女俑、器皿、钱币、车马……五花八门,而在帝陵200多座陪葬坑内,武士俑披坚执锐、严阵以待,仕女俑宽衣博带、美目流盼,动物俑密密匝匝、累千成万,气势壮观。偶尔缩回脑袋想,不时可以观赏领略到出土文物和考古发掘的真实场景,感受到帝陵内部的无尽奥秘,原来,我又多了一个文化现场。   大约一个多小时才随着人流走出地面。上来,依然是清新盎然的景致,地面则是覆土绿化。带着仍然没有消褪的记忆和疑问,走向南阙门遗址。   在汉阳陵行走,“视死如生”是我最大的感受。也许,这正是作为十三朝古都的西安,黄土地下墓葬地宫兴盛发达的因由。   行走,参观,感受。五个多小时过去,我所看到的11个外藏坑对于整个陵园的埋藏来说只是冰山一角。一代帝王毕生营造的地下王国,完全揭开其神秘面纱还有待时日。透过已经打开的这扇窗口,我看到一个两千多年前的盛世王朝向我们缓缓走来。 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