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自成的最后归宿在甘肃青城
要不是这位七旬老人的痴迷追寻,要不是这位好事者的死缠不放,那么,李自成兵败后居然潜行到甘肃榆中青城镇藏匿起来的惊天史料,恐怕还会一直尘封在李姓族人的柜底里,难见天日,永远不为人所知。
怪就怪在遇了个罗士文,这才偶然地找到了国内首次发现的珍贵资料,白纸黑字,言之凿凿,不知比湖北九宫山的口头传说和片言只语要可信多少倍。
罗士文今年71岁,是搞测绘工作的,1989年退休。尽管他年事已高,但精力旺盛,是个活跃的人。他的一大志趣是修纂他们罗姓人的家谱。写着写着,追根溯源,弄清了青城镇的罗姓人家还不是土著人,而先人的原籍在江西,是宋仁宗宝元年间随狄青来西北,遂在青城镇屯田定居的。
由此他自然而然地联想到青城镇的一些李姓人来。
这些李姓人落户到青城的时间,比罗姓人要晚得多,是清初顺治年间跑到这里的。对他们,当地人有很多流言和闲话。人们悄悄耳语,说他们是清廷头号通缉犯李自成的亲属,并说他们于顺治四年从外地跑到青城,第二年就有三个和尚找到外籍户李斌家住了几天。不久,李斌打发儿子李自盛把这三个外来僧人引入红岘沟大山深处,在一处名叫“西年口子”的半山石洞里安排他们住下。这里离青城镇7.5公里,山大沟深,人烟稀少。多年后大和尚死了,侍候他的两个和尚也喝药而死。居住在青城镇的李自盛后代,偷偷把三个和尚的遗体从红岘沟的大山深处搬出来,秘密埋葬在镇外黄河边的龙头堡子那里。据说随这三个僧人陪葬的殉葬品有一个大印、一把剑和一个化缘钵。每逢年头节下,李姓人偷偷为三个僧人烧纸。
流言传说得如此有鼻子有眼,但当人们悄悄向李斌后代探询其事时,他们矢口否认,说没这么回事,并暴躁地警告人们,这样的玩笑绝对开不得。其情状犹如今天把谁指为拉丹的亲属似的。
上述种种,作为土著的罗士文老人是完全知道的。但他清楚,这些说得有鼻子有眼的往事,仅仅是口头传说。嘴说无凭啊,要是能找到一份文字资料就好了,哪怕简单几行,几个字都成。罗家的经历和迁移史就是寥寥数语说清楚的:“祖茂斋,原籍江西人。宋仁宗宝元(1038~1040)间,狄青领秦州刺史,罗为幕友兼屯田,遂家于一条城(青城)。”整个过程不足50个字。
“对,搜寻青城李姓人家谱!”罗士文老人好事的劲头来了,死死地缠住不放,决心要追个根刨个底。
他哪里知道,李姓家谱因其特殊性,寻觅起来难度是相当大的。
镇上有位年过九旬的李俊堂老人,是李斌的后裔。罗士文虔诚地去拜访他时,老人家已年迈衰老,动弹不得,在床上躺着。罗士文涎着脸坐到床头探询,问李家远祖和李闯王的血缘关系。李俊堂老人大摇其头,断然否认。罗士文开导他,这有什么呢,李自成早已被历史定位为农民起义领袖,你还瞒什么?还有那三个神秘和尚究竟是什么人……李俊堂嘲弄地说,不是说李自成在湖北九宫山被地主民团杀了吗,你还找什么?罗士文说,那是书上的话,但我想亲眼看看那三个和尚的坟。
罗士文的游说终于起了作用,李俊堂叫罗士文去找李俊生,李俊生便领罗士文去镇外黄河边龙头堡子那里,指出“品”字形的三处废墟。大坟仅是痕迹,下边两个随从的墓已被辟为农田种上了庄稼。据说李姓人上坟拜墓时,从不问这是谁,只说上头的一个是“皇上先人”,下面两个是“跟班”。
这话虽有点史料因素,但却不是文字。
在回来的路上,罗士文问李俊生,你们谁家有家谱。李俊生说,我弟弟家有,恐怕不让你看。罗士文到李俊生弟弟家去了一回,果真空手而归。
李俊生怜悯他,又指点说,苇茨湾的李文生与你关系如何?罗说我两家的孩子关系很好,但我还不认识李文生。李俊生鼓励他去找李文生试试,不过――难!
罗士文硬着头皮去碰运气。正巧他家在苇茨湾有一块地,便以浇水为借口,走进陌生的李文生家,借了一把铁锨去浇水。等把田浇过,罗士文去还铁锨时便有意套近乎攀谈起来。先说我们罗姓人怎么随狄青从江西来到青城等等,待火候一到,话锋一转,罗士文便向主人提出看看他们家谱。一提家谱,李文生清醒地沉默了。罗再三恳求,李表示爱莫能助,最好不要强人所难。
幸好李文生家与众不同的是两个孩子都上过大学。他们家的文化结构如此,思想就比较活跃一些,加上李文生妻子魏桂蓉见罗姓老人恳求得迫切而执著,便在一旁相劝,劝丈夫借家谱给他一看。
终于,李文生打开小木柜的铁锁,取出布皮旧纸的家谱,并说明,此家谱是我们最早来甘肃的祖宗――李自成的尕爹(叔叔)李斌写的,传到后代,有“油饼子三爷”不重视“家谱根基”,竟拿“家谱根基”去支垫织褐机子而损坏了。幸亏李斌先人的十世孙李延恩辛苦搜寻,找来李斌所撰的家谱原本,“才晓木本水源之趣”,并抱来许多木神主,一边擦去木神主上烟熏的黑污,一边考证填写,于民国三年才抄录、续写了这本家谱,分抄几本,藏于族人家中。我家这本即是其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