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斯本最后一只游走的蜥蜴.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里斯本最后一只游走的蜥蜴   冬季刚开始,我从西班牙一个无名小镇巴达霍斯(Bada joz)进入葡萄牙。从这里到里斯本只有205公里路程,是所有通向葡萄牙首都的陆路中最近的一条。高速列车一小时零十分钟就把我送抵里斯本的新门户――2003年由被誉为“结构诗人”的建筑大师Sant iagoCalatrava设计兴建的东方火车站。      里斯本最后一只蜥蜴      法国诗人波德莱尔(Baudelaire)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说:“到里斯本住段时间怎么样?那儿的天气一定很温暖,你会像一只蜥蜴,在阳光映射下伸展腰肢,获得活力。那是一座水之城、光之城和大理石之城,住在那里有益于沉静和沉思。”      我不知道这位放荡不羁的法国人是否真的到过里斯本。即使去过也是他老年之后,年轻的波德莱尔一边写诗咒骂巴黎一边酗酒嫖妓,享受着“罪恶之都”的所有堕落方式。他到没到过里斯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给后人留下一个形象的比喻――自他之后,任凡一个前往里斯本的法国人都把自己比喻成波德莱尔那只蜥蜴,这也是里斯本被恶搞为“蜥蜴之城”(The City of Lizards)的来由。   事实上,里斯本与蜥蜴一点关联也没有。像欧洲大部分城市一样,里斯本并不大,只有60万人口,因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温暖如春。由于它地处欧洲大陆最西端,与拉美、西非及地中海关系非常亲密,1974年莫桑比克和安哥拉发起独立革命时,许多难民不去法国和英国,而是悉数逃至里斯本,至今里斯本街头仍随处可见难民后裔。400多年前,葡萄牙曾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它的舰队独霸海上,里斯本则是这个帝国的中心,葡萄牙人骄傲地向世人宣布:“里斯本既是陆地的终点也是大海的起点。”   见证葡萄牙航海荣耀的是坐落在特茹河入海口的贝伦塔(Belem Tower)。这座纯白色大理石建筑一面向海三面与陆地相接,属于曼努埃尔风格的四棱古堡,建于1514年,完工于1520年冬,设计师是葡萄牙皇家工程大臣迪奥戈#8226;德#8226;波伊塔卡(Diogo de Boitaca)。由于是为纪念16世纪葡萄牙伟大的航海时代而建,在设计上力求美轮美奂――远观似一艘远航归岸的巨轮,近看又像王宫主塔。   贝伦塔见证了葡萄牙的光辉岁月,也看尽了世间凄凉。很多名扬天下的葡萄牙航海家从这里出发,开始漫长的环球之旅,其中包括名垂青史的哥伦布、达伽马以及首次发现“地球是圆的”的麦哲伦,因此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随着葡萄牙的衰落,贝伦塔的象征地位逐渐动摇,功能也发生了转变,曾做过海关、电报站和灯塔。18世纪后期,里斯本人把地下的三层储藏室改装成地牢,专门囚禁犯罪的贵族――罪行越重,关押得越深。因为贝伦塔建在浅滩上,每逢涨潮地下牢房就被海水灌满,最下层的囚犯禁不起潮起潮落,被活活淹死。   告别日渐苍凉的贝伦塔,我向道拉多雷斯大街走去。      慢吞吞的里斯本“欲望号街车”      早年读葡萄牙诗人费尔南多#8226;佩索阿(F e r n a n d o P e s s o a)的《惶然录》(T h e b o o k o fDisq uiet),诗人咬牙切齿地说:“即便我握住了整个世界,也会统统将它换成一张返回到拉多雷斯大街的电车票。”   读诗时我不明白:一个人已主宰了全世界,为什么还要乘坐电车返回里斯本?当我按图索骥找到拉多雷斯大街才恍然大悟――   原来红黄两色的电车已根深蒂固地网住了这座城市:无论通衢大道还是板石小巷,无不“空中布满电线,脚下伸展铁轨”。两条铁轨和无数电线把这座具有千年历史的城市点缀得面目皆非,而当年诗人居住的拉多雷斯大街无疑是各路电车交错穿行的典型街道之一。   带着几分好奇、几分怀旧,我从拉多雷斯大街随意跳上一辆电车,亲身感受一下里斯本的“欲望号街车”。然而很失望――电车的速度实在不敢恭维,最快车速也只比行人的步伐快上一丁点儿,如果同去一个目的地,一个健步如飞的人肯定比坐电车的人先到。      和意大利首都罗马、捷克首都布拉格一样,里斯本也是一座山城。电车从柏夏区开往巴里奥托区,一路全是上坡路,电车毫无表情,慢吞吞地拐弯,慢吞吞地爬坡,就连丁丁当当的铃声也透着无精打采。   快到奥托山顶时,几个行色匆匆的游人三步两步就把我们赶超过去,看我在车上不住傻笑,其中一位洋哥们一边抹汗一边腾出手对我做出一个“小乌龟慢慢爬”的手势。其实我不是笑他那难看的莫希干发型,是想起我的朋友晓玮在她的旅行书《近乎私奔》中描写里斯本电车爬坡的一段话:“人行道上的行人只能贴着墙侧立着,静静等车通过再行,如果此时在车上看到哪个路人不顺眼,撩起手掌掴个巴掌也是绰绰有余的。”面对这个讨厌的莫希干发型,我真的有这种冲动。   里斯本最著名的电车是28路车,这条线路从埃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