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和现实之间.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理想和现实之间   [摘要]本文从《红楼梦》中“钗、黛合一”的角度,探讨了曹雪芹对薛宝钗和林黛玉两个形象钟爱的原因。作者在塑造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个形象时,观照角度有所不同,体现了作者对未来的期望和对现实的无奈。   [关键词]《红楼梦》;薛宝钗;林黛玉   [中图分类号]120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18―0062―02      在《红楼梦》这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杰作中,曹雪芹塑造了200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最受读者钟爱也备受红学家关注的是其中的两个女性形象――林黛玉、薛宝钗。   关于宝黛,许多学者和读者一直有所争论。其中一个问题是她们在作品中的地位到底孰高孰低。200多年来,“拥林派”和“拥薛派”从原作中找出各种论据,为自己支持的对象据理力争。其实以前,就有学者根据《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判词和“红楼梦十二曲”之《终身误》等内容,认为林黛玉和薛宝钗这两个作者最钟爱的女性其实是合二为一的。金陵十二钗正册的首页上有四句诗:“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四句诗是并题在一幅画上的,说的就是林黛玉和薛宝钗。俞平伯先生提出:“黛、钗合为一图,合咏一诗。这两个人难道不够重要,不该每人独占一幅画儿一首诗么?”正因为两个女性都是如此优秀,作者对她们难取难舍。生活在现实里,就需要薛宝钗这样贤妻良母型的女子相伴。但这不是他的理想,他的理想是不会劝求功名做官的林黛玉,这是一种非常纯洁的理想。可是,困惑因此产生了,鱼和熊掌怎可兼得呢?所以,作者在开始就让钗、黛合为一图,这可能也是一种预示。他希望二人能够合二为一,以此达到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因此,小说中才处处留下了钗、黛合一的线索。林黛玉和薛宝钗其实代表了作者对理想和现实的不同观照。从她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期望,也可以感受到他的无奈。   一般的读者在读《红楼梦》时,总是习惯于按照早期红学家的见解把林黛玉和薛宝钗对立起来:一个是封建礼教的叛逆者,一个是封建文化熏陶下标准的淑女:一个是还泪报恩的木石前盟,一个是门当户对的金玉良缘。截然不同的性格和命运遭际,造成了二人完全不同的结局。其实,作者写这两个女性时处处相关,彼此照应。不但《红楼梦曲》合二为一,结局也是一般的悲剧。一死一生,死者代表着作者理想的幻灭,而生者代表了作者对现实的批判和无奈。更进一步说,逝者长眠避免了流离失所和命运蹂躏,家族的悲剧和婚姻的残破却使生者经历了更多的不幸。以往人们在列举这部小说批判现实主义的意义时,总是以林黛玉之死说明封建制度的残酷,其实,薛宝钗的生活遭际才是作者批判现实最有力的武器之一。这样的例子在书中比比皆是。   从书中的描写来看,钗、黛二人虽然特征鲜明,却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宝钗小时候也“淘气”过,看过闲书,挨过打;黛玉在昕宝钗“金兰语”之后,“小性儿”似乎也去了不少。更有意思的是两个人的关系,最初两个人之间有着明显的敌意,但在“蘅芜君兰言解疑癖”后,两人成为金兰之交,倒比别人更好了。   小说第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潇湘子雅谑补余香》中,作者写到了宝钗在蘅芜院“审”黛玉这个情节,在这里,宝钗向黛玉叙述了自己的经历:   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从小七八岁上也够个人缠的。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祖父手里也爱藏书。先时人口多,姊妹弟兄都在一处,都怕看正经书。弟兄们也有爱诗的,也有爱词的,诸如这些《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他们是偷背着我们看,我们却也偷背着他们看。后来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才丢开了。所以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得字的倒好。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何况你我。就连作诗写字等事,原不是你我分内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内之事。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这是书误了他,可惜他也把书糟踏了,所以竞不如耕种买卖,倒没有什么大害处。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这番话款款道来,可谓推心置腹。其实薛宝钗和林黛玉一样,也是一个才华横溢、充满朝气的少女。和黛玉相比,她的成长过程中承受了更多的压抑,这使得她不得不收敛自己的天性,用封建淑女的标准要求自己。不论自觉还是不自觉,在大观园生活的宝钗其实有很多真性情的流露。但在人前,她却敛衣肃容,表现出端庄敦厚的大家闺秀风范。这段自述说明她是一个在成长过程中自觉按照社会规范要求改造自己的典型。薛宝钗是公认的符合封建规范的淑女,她有自己人生的准则和行事的规范。并以此规劝贾宝玉。可以说,薛宝钗设定了一种自认为正确的生活模式和情感方式爱贾宝玉,虽亦出于真心真情,但却有所要求。而且所求的恰恰是要改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