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沧桑话雪顿.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史沧桑话雪顿      雪顿节的缘起      藏语“雪顿”中“雪”是酸奶的意思,“顿”是宴之意,“雪顿”即酸奶宴会。喜吃酸奶是世居雪域高原的藏民族亘古以来的生活习俗之一。   相传藏传佛教后弘期始祖、来自孟加拉的高僧――阿底峡大师尤其喜食酸奶。每逢盛夏时节,阿底峡大师驻锡地聂塘寺附近的百姓纷纷给大师供奉酸奶,他总是真诚致谢并为百姓加持祈福:凡献酸奶的人家,牲畜不染疾、不走失,不受野兽祸害。大师的祈福不胫而走,敬献酸奶的百姓便与日俱增,一时成为当地的一种佳话。随之,酸奶在人们的心目中从单纯食品的地位一下上升至能消灾避祸的神物。   17世纪以前,西藏的“雪顿”活动是一种纯宗教活动,那时按照佛教的戒律,为避免僧人外出踏死幼虫,无意间犯“杀生”之戒,夏季有好几十天要行长静,即夏令安居,直到解禁。在解禁的日子,僧人纷纷出寺下山,世俗百姓准备酸奶进行施舍。这就是雪顿节的来源。      公元1642年,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在西藏掌政。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公元1617~1682年)驻锡地―拉萨哲蚌寺内的噶丹颇章宫成为西藏当时政治、宗教、文化中心。   五世达赖从小卓具才学,十分喜欢文学艺术,尤其钟情于藏戏。就是在他和其他一些高僧的授意倡导下,才于哲蚌寺雪顿节期间,开始邀请民间藏戏班子来作助兴演出,从而形成了“哲蚌雪顿”演藏戏的节日惯例。   每年藏历6月30日,既是五世达赖剃度日,又是新旧铁棒喇嘛交接日。这天,成千上万的僧俗民众涌入寺院,向五世达赖和寺院活佛、僧众敬献酸奶,企盼摸顶、托福、长寿、丰收,死后不下地狱的加持;这天,从西藏各地汇聚拉萨的六个白面具藏戏团、四个蓝面具藏戏团,都齐聚哲蚌寺献演各自拿手的藏戏片断。包括工布地区的单人鼓舞工布卓巴,拉萨河、雅鲁藏布江汇流处协荣村的野牦牛舞。届时,五世达赖欣喜莅席,由其经师、随行僧俗官员陪同观赏,产生巨大影响。至此,便形成一年一度的固定节日,俗称“雪顿节”。   嗣后,顺治10年,即公元1653年,五世达赖与固始汗磋商,决定从哲蚌寺噶丹颇章宫迁至顺治初年即着手扩建的布达拉宫内驻锡。雪顿节亦随之移至布达拉宫“空中舞台”,即德阳厦举行。   公元1720年,七世达赖格桑嘉措(公元1708~1757年)执掌西藏政教大权期间,在拉萨西郊兴建其夏宫罗布林卡,雪顿节便移于此举办。仍沿习惯例,各地藏剧团应召汇聚拉萨参演,向达赖敬献祝词。      近300年来,拉萨出现了哲蚌、布达拉、罗布林卡三位一体的雪顿格局。罗布林卡则是雪顿节活动的中心。      藏戏,雪顿节主体艺术形式      藏戏历史悠久,是西藏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戏剧艺术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它萌生于1000多年前的西藏法王―赤松德赞时期,其雏形白面具藏戏表演形式在桑耶寺开光典礼上就有表演。   藏戏的鼻祖为明代著名建筑师汤东杰布(公元1385~1464年),他一生修建了58座铁桥,在修建铁索桥的过程中,为募捐资金,组织民工编演节目,运用白面具藏戏的形式加以革新发展,创建了蓝面具藏戏。   在漫长的岁月中,藏戏逐渐锤炼成13个传统剧目,后世经常上演的只有《甲莎白莎》(亦称《文成公主》)、《诺桑王子》、《卓瓦桑姆》、《苏吉尼玛》、《朗萨雯波》、《顿月顿珠》、《智美更登》和《白玛文巴》等8大藏戏。   这8大藏戏是300多年来一年一度举办雪顿节藏戏演出中主要剧目。每年藏历七月初一,罗布林卡雪顿节拉开序幕。各藏戏队都演出一些片断,头一个献艺的开始是宾顿巴,后来是扎西雪巴(因它发展得丰富生动而代替了宾顿巴)。据说,他们资格最老,与领头修架铁索桥和创始藏戏的著名活佛汤东杰布有历史渊源;七月初二,江嘎尔队演出,剧目是《诺桑王子》或《朗萨雯波》;七月初三,巴队《顿月顿珠》是他们的保留节目;七月初四,香巴剧团则推出《文成公主》或《智美更登》等剧目;最后一天是觉木隆剧团压轴,其演出剧目为《卓娃桑姆》、《苏吉尼玛》和《白玛文巴》,每年轮换演出。      群众喜闻乐见的藏戏遍及西藏,尤其是拉萨、日喀则、山南等聚居区。藏戏更是人们不可缺少的文化生活之一,几乎每个大的村镇、寺庙,都有自己的业余藏剧团。每年雪顿节期间,原西藏地方政府都要把按其登记在册的、分散在全藏各地较有名气的12个藏剧团召来拉萨,于达赖夏宫罗布林卡轮流公演,然后返回各地演出。   因此,藏历7月的雪顿节也是“藏戏节”,千家万户,男女老少,僧俗信众都沉浸在节日的欢乐、“艺术的海洋”之中。   酷爱藏戏艺术的人们不仅仅限于西藏境内。远在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的藏区,与西藏毗邻的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等国藏族同胞聚居区,也广为流传。      雪顿节,盛大民俗节日      十三世达赖土登嘉措(公元1876~1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