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龙舟鼓响说端午
农历五月,又叫榴月、蒲月,别称仲夏、超夏。五月五日,又名午日,是我国传统的端午佳节。
传说端午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前343~前278),战国楚人,秦国破楚后,投汨罗江殉国。此外还有纪念介子推、伍子胥、曹娥以及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等说。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局限性。闻一多先生的《端午的历史教育》一文对端午的产生作过精详的考证。他认为“端午节”是古代吴越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大量的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了这一考证是比较科学的。端午风俗的起源,应推溯至此。宋时,朝廷追封屈原为忠烈公,定五月五日为端午节,传谕全国纪念屈原。
“龙舟竞渡”是端午的主要习俗。张建封的《竞渡歌》:“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红啼晓莺;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此诗将1 000多年前的龙舟竞渡作了生动描绘,热闹的场面和紧张的气氛跃然纸上。《事物原始?端阳》载:“越地传云,竞渡之事起于越王勾践,今龙舟是也。”刘禹锡有一《竞渡曲》记叙了在沅江州刺史主持下的一次赛龙舟的活动。胜者欢欣,败者沮丧。赛后女子在水中嬉戏,与岸边彩旗相映生辉,为节日增添了无限的生趣。端午龙舟竞渡又有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说法。《续齐谐记》载:“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即端午节)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阳竞渡,乃遗俗也。”《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江日,伤其死,故并命舟楫以拯之。”余靖《端午日寄洒蔗回都宫》载:“龙舟争快楚江滨,吊屈谁知特?D神。”如此经久流传,历代不变。
端午还有佩香囊之俗。古时人们迷信佩香囊可辟邪驱瘟。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等物,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在江淮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悬挂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传说唐开元年间,明皇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窃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之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而食。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名馗,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降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乃令画工吴道子,绘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端午吃粽子亦为我国传统风俗。粽子,古时又称角黍、筒粽。魏晋时期,“仲夏端午,烹鹜角黍”(晋周处《风土记》)。唐代,粽子已出现于市场,且技艺颇高,种类多样。诗人郑谷“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的诗句,反映了当时吃粽子之普遍。唐明皇吃了一种名为“九子”的粽子后也赞不绝口:“四时花京巧,九子粽争新。”陆游的五律《乙卯重五诗》:“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具体描写了南宋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宋代有用艾叶浸米裹制而成的“艾香粽子”,名噪一时。陆游的“盘中共解青菰粽,哀甚将簪艾一枝”即指“艾香粽子”。
民谚道:“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民间则有“端午采艾,悬户门上,一禳毒气”的习俗。艾,又名家艾、艾蒿,是一种能防疗疾病的保健良药。艾以陈久者良,常言道“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故又叫“陈艾”。中医认为,艾叶有理气血,逐湿寒、温经止痛、止血安胎等功效。俗话说:“居家常备艾,老少无疾患。”熏艾烟能对居室消毒杀菌,提高人的抗菌能力。艾叶气味清香,能起到平喘、镇咳、祛痰、消炎及抗过敏等功效。“端午佳节,菖蒲作剑,悬以辟邪。”菖蒲,多年水生草本植物,形状似剑,有驱风、刺激胃神经和兴奋精神的作用。《本草纲目》记载其功用为“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久服轻身,不忘,不迷惑,延年,益心智,高志不老”。叶片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之药。其根茎入药能治痰厥昏迷等症。端午之时,购艾叶、菖蒲诸香草,置于锅中煎熬,以汤沐浴祛病,这就是传统端午习俗“浴兰节”。浴兰节由来已久,早在先秦五代,当五月盛夏百虫滋生,疾病流行之时,人们煮兰汤沐浴以祛病禳灾。《大戴礼记?夏小正》云:“五月……蓄兰为沐浴也。”至唐宋,端午则称浴兰节。浴兰节长盛不衰,其原因可能是艾叶等香草,药性若温,芳香开窍,是补性散寒良药,所以沐浴确能防疫祛病。《本草纲目》中记载,每年五月五日清晨鸡尚未鸣时,到田野去采集艾蒿,治病最有效。用菖蒲、金钱草、夏枯草等煎汤沐浴,可治各种皮肤炎症和瘙痒,还能祛痰去湿,改进局部血液循环。
随着岁月流逝,端午辟邪驱疫的古老意识,早在人们的观念中日渐淡漠。而每逢五月五日,邀朋携友,到江中搏浪划龙舟,饮酒食粽,游玩山野,倒也是快事一件。
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老银,普通人的收藏.doc
- 老浙江大学的民主歌谣.doc
- 乐东有座领袖山.doc
- 乐活台北行知书.doc
- 乐居流连苍洱间.doc
- 乐浪岛,疑似天堂后院.doc
- 乐山乐水乐大佛 .doc
- 乐山盐文化旅游开发方案探索.doc
- 勒斯卡木村:帕米尔高原上的人文缩影.doc
- 勒斯滕堡 阳光下的奢华.doc
- 小学科学:ESP8266智能插座电路原理与动手实践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金融开放浪潮下我国多层次监管体系构建与创新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区域教育质量监测中人工智能应用的数据质量分析与优化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金融科技监管中的数据治理与合规性要求》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3D打印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多材料制造与复合材料应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绿色金融发展中的政府职能与市场机制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植物工厂多层立体栽培光环境调控技术对植物生长发育节律的调控机制探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销售团队年度业绩总结.docx
- 银行风险管理与金融危机防范.docx
- 银行网络攻击预警与快速响应机制.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