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诏王室族源新探
两爨与乌蛮白蛮
公元223年,刘备死,“夷帅”们便以为蜀汉内忧无力南顾,于是,高定元杀了越?Q郡将军焦黄“举郡称王以叛”(《见三国志?吕凯传》)。尤中《云南民族史》说:“雍凯、孟获则把蜀汉派来的益州郡太守张裔绑架了送到孙吴去;朱褒也不再受蜀汉的指挥而在■郡发动叛变。只有永昌郡‘大姓’吕凯‘与府丞蜀郡王伉,帅吏民闭境拒(雍)凯,仍然拥护蜀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诸葛亮为巩固后方才发起南征。《华阳国志?南中志》载:“建兴三年(公元225年)春,亮南征,自安上(今屏山)由水路入越■;别遣马忠伐■,李恢向益州。”兵分三路,诸葛亮入越■郡,高定元“自牦牛(今汉源)、定■(今原盐、盐边)、卑水(今美姑)多为垒”(见《华阳国志?南中志》)。就在诸葛亮准备歼灭高定元时,高定元的部属杀了雍凯。于是,诸葛亮就在卑水(今美姑河)一带打垮了失去孟获联军的高定元的叟族兵,杀了高定元,渡过泸水(金沙江)尾追孟获入益州郡。
诸葛亮平定南中之后《华阳国志?南中志》载:“建兴三年秋,遂平四郡,改益州为建宁,以李恢为太守,加安汉将军,领交州刺史,移治味县(今曲靖);分建宁、越■置云南郡,以吕凯为太守;分建宁、■置兴古郡,以马忠为太守。”这时的南中,包括今天的凉山彝族自治州,贵州省北盘江以西,云南祥云县东北一带。这些地方都安置了汉族官吏以及南中大姓为官。《华阳国志?南中志》载:“亮收其俊杰建宁爨习、朱提孟琰及(孟)获为官属。习官至领军、琰辅汉将军、获御史中丞。”这里是说诸葛亮平定了南蛮之地以后,将这里有能力的英雄豪杰封了官职。他们是建宁的爨习、朱提的孟琰及孟获,收为蜀汉所用。爨习为领军,孟琰为辅汉将军;孟获为御史中丞。就因为有这些汉族官吏以及大姓的姓氏在史书里出现,所以淹没了民族的称谓。后来因为两晋国势衰弱没法顾及南中,南北朝时中原混乱,所以导致了南中军阀混战,大姓家族相互并吞,最后崛起的是爨氏家族。爨氏虽然向中原的皇帝称臣,但是实际上形成了割据一方的诸侯。《爨宝子碑》,碑文:“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之墓,”“大亨四年岁在乙巳四月上旬立。”尤中《云南民族史》考证:“……东晋诸帝纪念并无大亨四年。原来是晋安帝元兴元年壬寅(公元402年)改元大亨,随即废而不用,次年仍称元兴二年,至乙巳(公元405年)又改义熙。则所谓‘大亨四年岁在乙巳’,实为义熙元年岁在乙巳。可见,爨氏当时在宁州闭关自守,割据称雄,连东晋年号改变了四年之久都不知道,而自称为东晋王朝授予的‘将军、‘太守’,完全是形式。”《南齐书?州郡志》载;“宁州,镇建宁郡,本益州南中,……道远土瘠,蛮夷众多,齐民(汉族)少。诸爨氏强族,恃远擅命,故数有土反之虞。”这里是说:宁州所管辖的建宁郡,本来是益州的南中,因为离中原道路遥远,土地贫瘠,少数民族多,汉族人口少。所有的爨氏家族强大,依赖距离中原的路途遥远的条件,擅自违抗命令,故有多次少数民族反叛中原王朝的祸患。爨龙颜被刘宋王朝封为:“龙骧将军、护镇蛮校尉、宁州刺史、邛都县侯”。北周时,益州(今成都)总管梁睿上书丞相杨坚(后来的隋文帝),提出平定南宁州。《隋书》卷三十七《梁睿传》载:“土民爨瓒,遂窃居一方,国家遥授刺史。其子震相承至今。而震臣礼多亏,贡赋不入,每年奉献不过数十匹马……如闻彼人苦其苛政,思被皇风……即请略定南宁(州)……”
因为曾有两晋、南北朝时期,爨氏的扩张与垄断,所以爨氏的称谓代替了南中“叟”人的称谓,但是爨氏所垄断区域里的主要民族还是叟人与■人,他们未从根本上改变原来少数民族居住的情形。
爨氏是什么民族呢?我的回答是,汉族。叟与■是一个民族的两个支系,人死后不埋葬,更不树碑立传,没有姓氏。而爨氏有姓,又树碑立传,证据是什么呢?《爨宝子碑》、《爨龙颜碑》就是铁的证据。我认为爨氏是战国时庄■入滇时带来的军队里的一员,而且不是普通的一员,应该是庄■以下的军官。他娶了滇国地区的土著民族为妻,世代与土著民族相濡,生活习性难免“夷”化,但是他们在土著民族里传播了汉文化,继承了汉文化。正因为爨习在三国时就当上了部落首领,因而给他的后代创造了学习汉文化的有利条件,致使爨氏后代的发达。比如:在南诏阁罗凤时期,《德化碑》记载:“南宁州都督爨归王,昆州刺史爨日进,黎州刺史爨祺,求州爨守懿,螺山大鬼主爨颜昌、南宁州大鬼主爨崇道等”。其中都督、刺史等官名是唐王朝加封的,鬼主是“夷化”了的乌蛮首领,其集政权、兵权、神权于一身,但是鬼主不一定要本民族的人来当,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说:“军事首领,也可以从氏族以外的人中选出”,更何况爨氏从战国时入滇,到了唐朝已经在滇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他们的生活习性被“夷化”了,但他们的骨子深处还是汉族。
从三国时爨习就开始显露头角,到了两晋、南北朝达到了鼎盛时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