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热乡的民间业余艺术团.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娘热乡的民间业余艺术团   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急剧转化,曾经在西藏文艺舞台上涌现出来的许多民间业余文艺团体,一度从人们的视线里悄然消失。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已很难再享受到彼时那种朴实、率真、散发着“泥土芳香”的欢乐。但是,就在我们为之扼腕叹息之时却惊奇地发现,为数不多的几支业余文艺团体,在积极适应着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重整旗鼓之后,又活跃在了西藏的文艺舞台上,丰富着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使西藏的乡村文化建设因此而重又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呈现出姹紫嫣红的美好景象。为此,在我们欣喜之余不禁要问:在如今专业文艺团体的生存都十分艰难的时节,为何这些业余文艺团体却能生存、发展、壮大?他们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是什么?带着问题,我们走访了拉萨市郊娘热乡民间业余艺术团。      走企业扶持艺术之路      娘热乡民间业余艺术团位于拉萨市北郊的山沟里。走进艺术团窄小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排藏式两层楼,从左侧的排练大厅里传来熟悉的藏戏朗嗒那节奏明快的乐器伴奏声。寻着声音走去,我们遇见了该艺术团的负责人格龙。   娘热乡民间业余艺术团最初是娘热乡属下的一个群众艺术团体,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初。后来,由于娘热乡乡政府财政负担过重,无法维持这个民间业余艺术团,以至使它濒临解散。70年代末,热爱藏戏的格龙介入到这个团体里,由于他对传统民族艺术的执着和热爱,极力规劝艺术团的演员们不要解散。他的真情感动了大家。他们在条件艰苦的环境里白天务农,晚上不顾疲劳坚持排练和演出。80年代中期,己经退了休的格龙被他们推举为艺术团的领头人,危难关头他也欣然应诺,挑起了这个艺术团的大梁。从此,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艺术团之中。   格龙接手娘热乡艺术团时,团里只有18名演员,没有演出服装、道具、乐器,每次演出都得到别处去借;平时排练没有场地,只能厚着脸皮到村民家去借院子,次数多了村民们也不愿意了。在这种极其尴尬的时候,格龙将他家跑运输赚到的钱投到了艺术团的建设中,1994年1月出资18万元在乡里盖了一栋平房。从此,娘热乡民间业余艺术团有了自己的排练场,崭新的演出服装、新的乐器。他们也从业余队员一下子成为脱离生产的专职演员。作为娘热乡民间业余艺术团资深演员的姬加深有感触地说:“是改革开放政策使民间艺术团再次获得了新生。我们也由最初的业余演员变成了专业演员。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使我真切地感受到没有政府的关怀,就不会有今天艺术团的繁荣兴旺。”的确如此,从那以后,他们不再是“白天耕作,夜里加班,一身泥土,一身汗酸”的农民演员了。   到了90年代末,在上级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这个因陋就简、由群众自发组织的文艺演出团体被正式命名为“娘热乡民间业余艺术团”。受到鼓舞的格龙在2000年又投资40多万元,在原址上盖了两层楼房,开设了10间门面、12间出租房、5间招待所,还有宽敞明亮的排练厅、办公室、厨房等。另外,还新添了扬琴、六旋琴、小号、鼓、笛子等乐器。演员也由过去的18名发展到现在的64名;固定资产从无到有,到现在的300万元;演员的年平均收入达到6千元,个别演员的年收入可达到上万:团里还有两辆丰田汽车。   为何在短短的19年时间里,娘热乡民间业余艺术团会发展得如此迅猛呢?按格龙的话说:“是国家改革开放和富民政策,使娘热乡民间业余艺术团焕发了生机。我们借助这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不墨守成规,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继承和发扬传统优秀民族文化精髓的同时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大搞养殖业、运输业,走企业养艺术团的路子,使娘热乡民间业余艺术团不断发展壮大。演员们的生活有了保障,收入逐年得到提高,他们的心全放在了节目的排练和演出上,所演的节目质量得到提高,因此,很受社会各界的好评。”   如今,艺术团有奶牛基地一座、水泥预制厂一个,另外正在筹建一个养猪厂,加之一年的房租,收入已是颇为可观了,这些都为娘热乡民间业余艺术团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保障。      艺术服务农牧民群众      娘热乡民间业余艺术团现有演员中年龄最大的36岁,最小的13岁,大多数来自较为贫穷的家庭。他们有的是没有考上学的,有的是因家庭贫困而辍学的青少年,将这些待业青年吸收到艺术团里,给了他们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同时,也为社会减轻了负担,为困难家庭解决了就业问题,提高了他们的经济收入,也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据老演员次仁央金介绍:“现在,我们艺术团不仅能演《卓娃桑姆》、《苏吉尼玛》、《白玛雯波》、《诺桑王子》、《赤美滚丹》五部经典藏戏,而且还能演《堆谐》、《朗玛》、《羌姆》及具有现代气息的小品等。”   为了能使节目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节目做得更精益求精,艺术团与西藏自治区群艺馆、西藏自治区歌舞团、西藏自治区藏剧团等艺术团体联系,以聘请指导老师或者送出去培训等形式,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