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铁骨骏马 郁郁青松
编者按:马青同志是浙江绍兴县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浙东工委、临工委副书记、浙东人民解放军第二游击纵队司令员,是浙江的重要党史人物。今年是他诞辰100周年,本刊特发此文,以志纪念。
(一)
1908年马青同志出生在绍兴一个贫农家庭,12岁就挑起了谋生的重担,13岁到上海银楼、袜厂当学徒,倍受剥削和虐待。这期间,他受到了革命思想的影响,“一#8226;二八”淞沪抗战时,曾参加民众后援工作。他热心于工人运动,被选为上海针织工人工会常务理事。1937年8月,他奔赴延安,进入陕北公学学习,结业后回到浙江余姚,投入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将自己的命运与党的事业紧紧地连在一起。
在艰难酷烈的战争年代,马青同志主要致力于党领导下的武装斗争,尽管屡经挫折,他却毫不气馁,吸取教训,团结同志,紧紧地依靠人民群众,组织、领导了各种形式的革命武装,有力地打击了敌人。1939年,马青同志担任中共余姚县工委委员、县政工队第一区队长,负责庵东盐场反霸斗争。他出色地发动了近万盐民起来反对盐霸,取得了胜利,并利用国民党政府盐场公署所属税警队这一合法组织,建立了党领导下的有50多人参加的“缉私队”,捍卫盐民利益,扩大党的影响。经过斗争实践,他开始懂得了掌握枪杆子的重要性。1941年4月绍兴沦陷,当时担任绍兴县工委书记的马青同志,根据党关于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方针,和王明远同志一起,在绍北地区创建了第一支抗日武装“皋北抗日自卫队”。然而,部队刚成立,就遭日本鬼子的袭击,损失较大。他随即又根据绍北地区的地理环境,运用合法名义与形式,先后几次组织起由我党领导的灰色部队,开展隐蔽斗争。虽然又因缺乏经验,再次遭受挫折,但却培养了一批干部和骨干,并在实践中逐渐学会了组织武装,积累了运用游击战术抗击敌人的经验。1942年5月,诸暨沦陷,马青同志受绍属特派员杨思一同志委派,到诸暨发展敌后抗日武装。他和县委书记朱学勉一起,决定以地下党员何文隆(何的合法身份是泌湖乡乡长)创建的泌湖乡自卫队为基础,联合周围三个乡的自卫队,扩建为诸北四乡抗日自卫队。同年,在南进支队(第三支队第二大队)的帮助下,又联合扩建为八个乡的抗日自卫大队,成为会稽地区我党领导的主要抗日力量。同年11月,南进支队和八乡抗日自卫大队,奉命调三北地区,参加第一次反顽自卫战。这时,诸北日、伪、顽和土匪活动猖獗,马青同志又当机立断,以南进支队和八乡抗日自卫大队留下的几十名伤员,组织成一个中队,自任中队长,被称为“蒋中队”(当时马青化名蒋福林)。他们挖出以前埋藏的7支破枪加以修理,又把缴获来的机枪底座,装上铁管,盖上布套,巧妙地扮成机枪,还用小竹管塞满子弹袋,以虚张声势,迷惑敌人。“蒋中队”继承和发扬“三支二大”和“八乡联队”的优良传统,深得群众支持和拥护,群众爱称“三支二大”和“八乡联队”为“三八部队”,“蒋中队”则被称为“小三八”部队而名扬金萧地区。这时根据斗争需要,该部队被上调成为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支队的第一大队。马青同志胸怀全局,坚决服从,他在艰难的条件下,又着手组建了一支地方武装―――诸北自卫大队,群众喜称为“小小三八”。马青同志当时任金萧地委委员兼诸暨中心县委书记,金萧支队诸北办事处主任,他为开辟金萧地区抗日根据地和建立武装,保障主力部队的后勤供应工作,尽了最大的努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争取和平,我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主动北撤。马青同志却被留了下来,担任党的金萧地区特派员,坚持斗争。面对严重的白色恐怖,他没有放弃武装斗争,他把那些来不及北撤的区、乡自卫队队员组织起来,并联络了被敌人追捕的部分地下党员共30多人,组成一支武装队伍,自任队长,进入东白山区。大家忍饥斗寒,风餐露宿,转战于诸北,路西,诸义东等地。尽管敌人对他们跟踪追击,又对马青本人采取了封官许愿的诱骗伎俩,并妄图搜捕他的儿子以迫降,但他始终不为所屈。由于这支部队的影响不断扩大,原金萧支队失散人员,闻讯陆续前来,部队发展成为拥有两挺机枪,40多人的规模。国共两党签署“停战协定”后,根据当时的形势,马青忍痛决定解散长枪部队,仅保留精干的短枪人员,作为自卫武装。并提出以合法斗争为主与非法斗争相结合的行动方针。正在筹集遣散经费的过程中,部队在诸暨梓坞山顶宿营时,突然遭到国民党军队的袭击,部队被打散,警卫员牺牲,马青滚下悬崖,幸免于难。在敌人三天三夜的追捕搜索中,他联络上7名战士,携带一挺机枪,跳出包围圈,转移到嵊西地区坚持斗争。
时隔两个多月,马青同志在与上级领导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从嵊西地下党收听到的新华社电讯中,得知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全面内战爆发。他立即以超人的胆识与魄力,全力投入武装斗争。他与钱章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