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三一轮复习 第一章 行星地球
图 例 首都 省级行政中心 一般城镇 洲界 国界 未定国 · · 省,自治区,直辖市界 地区界 铁路 公路 长城 运河 河流,湖泊 时令河,湖 水库,渠道 等高线 山峰 关隘 沙漠 沼泽 注记 在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都叫注记。 “横写从左到右,竖写自上而下” YOUR SITE HERE 考法一 比较比例尺大小的几种方法 1.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所表示范围越大的地图,其比例尺越小。 2.图幅和经纬网个相同的情况下,相邻两条经线、纬线度数差值越小的地图,其比例尺越大。 3.同一个地理事物(如某个湖泊等)在图中显示的越小,则该图的比例尺越小。 4.直接比较比例尺数值的大小,数值大的比例尺大。 考法二 比例尺的缩放与应用 1.比例尺的缩放 ①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 原比例尺×n; ②原比例尺放大(了)n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 原比例尺×(1+n)。 ③原比例尺缩小到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 原比例尺×(1/n); ④原比例尺缩小(了)1/n,缩小后的比例尺为: 原比例尺×(1-1/n)。 ⑤比例尺放大(缩小)后图幅面积所放大(缩小)到的倍数,是其比例尺放大(或缩小)到倍数的平方 2.比例尺的应用 (1)量算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 第一,要注意看比例尺; 第二,要准确量出图上距离; 第三,根据公式 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2)计算面积 实地面积=图上面积÷地图比例尺的平方 (3)比例尺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应用 ①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比例尺所表示的两点间的实地距离只是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它不考虑两点之间地势的高低。 ②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度大小的判断:等高距相等时,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反之坡度越小。 考点三 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甲 乙 海平面 1000米 500米 1500米 某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 某点到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绝对高度,即海拔 山 YOUR SITE HERE (2)等高线和等深线 等高线:陆地上海拔相同各点的连线 等深线: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 接成线。 两者都是以海平面为基准 YOUR SITE HERE 等高线 。 坡陡的地方 坡缓的地方 等高线 。 密集 稀疏 山 (3)等高线的原理及绘制 YOUR SITE HERE (4)、等值线(等高线)分布规律 ①同线等值; ②全图等距(特别标出例外); ③等值线均为闭和曲线,等值线(除等高线外)一 般不相交、不重合; ④等值线疏密程度表示数值变化快慢;与等值线垂直方向变化最快. ⑤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⑥相邻两条等值线的间距为正负一个等值距或零 ⑦两条等值线之间出现闭合等值线,其线内数值 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5)与等高线相关的几个概念 (1)示坡线: 在等高线图上如果画着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直线,叫示坡线,它总是指向坡度降低的方向。 (2)几条特殊的等高线与地貌 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 5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较和缓–– 500米以上,等高线密集, –––– 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 丘陵地形 山地地形 高原地形 平原地形 等高线闭合,数值内低外高----- 盆地地形 熟练判断基本地貌类型 示意图 等高线图 地形特征 说明 山地 盆地 山脊 四周低中部高 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外侧,坡度向外侧降 四周高中间低 示坡线在等高线内侧,坡度向内侧降 从山顶到山麓凸起高耸部分 山脊线也叫分水线 YOUR SITE HERE 示意图等高线图 地形特征 说明 山谷 鞍部 峭壁陡崖 山脊之间低洼部分 山谷线也叫集水线 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 鞍部是山谷线最高处,山脊线最低处 近于垂直的山坡,称峭壁。峭壁上部突出处,称悬崖或陡崖 YOUR SITE HERE 山顶 山脊 缓坡 陡坡 鞍部 山谷 YOUR SITE HERE 50米 150米 250米 A B 等高距:50米 F E C G 等高线密集 等高线稀疏 高 低 高 低 陡坡 缓坡 山谷 山脊 山顶 鞍部 陡崖 根据等高线来判断地形 YOUR SITE HERE (6)、等高线地形图上有关问题的计算 ①.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的计算。 E YOUR SITE HERE a.绝对高度的计算。 (6)、等高线地形图上有关问题的计算 ①.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的计算。 E YOUR SITE HERE b.相对高度的计算。(P14) 公式:(n-1)·h相对高度<(n+1)·h (n表示两点相隔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2016级世界地理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ppt
- 高一力学竞赛训练1——教师用.docx
- 高2017级地球和地球仪.ppt
- 高一化学课件:必修2 第二章 第3节 实验室制取氯气装置.ppt
- 高一上学期数学期末复习建议 (共59张PPT).pptx
- 高一国庆假期作业地理.ppt
- 高一地理 大气环境001-湘教版ppt.ppt
- 骶骨脊索瘤.ppt
-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复习资料--深圳大学郭治民.doc
-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课件.ppt
- 小学科学:ESP8266智能插座电路原理与动手实践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金融开放浪潮下我国多层次监管体系构建与创新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区域教育质量监测中人工智能应用的数据质量分析与优化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金融科技监管中的数据治理与合规性要求》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3D打印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多材料制造与复合材料应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绿色金融发展中的政府职能与市场机制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植物工厂多层立体栽培光环境调控技术对植物生长发育节律的调控机制探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销售团队年度业绩总结.docx
- 银行风险管理与金融危机防范.docx
- 银行网络攻击预警与快速响应机制.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