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理性起搏的应用唐安丽PPT
ROVT— 影像学 LAO:RVOT左缘为间隔部,右缘为右室游离壁 RVOT起搏 RVOT 优点: 较生理的心室除极和机械收缩方式 改善血流动力学 缺点: 非常规植入部位,缺乏理想植入工具 起搏部位不统一(RVFW、RVS) 以往研究对RVOT的疗效结论不一,还有待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 RVOT vs RVA 24例AVB(RVA=12,RVOT=12) 随访时间:术后6月,18月 Tse HF, et al JACC 2002;40:1451 RVA RVOT P QRS时限 151 ± 6 134 ± 4 0.03 术后6个月 心肌灌注缺损 50% 25% 0.05 室壁运动异常 42% 25% 0.05 左室射血分数 55% 55% 0.05 术后18个月 心肌灌注缺损 83% 33% 0.05 室壁运动异常 75% 33% 0.05 左室射血分数 47% 56% 0.05 生理性起搏的应用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唐安丽 1958年 第一台永久起搏器植入人体 1967年 VVI 起搏器问世 1977年 DDD起搏器问世 1982年 频率应答起搏器问世 1958年-2009年:50多年的心脏起搏治疗历史 起搏治疗的历史 起搏治疗的发展 1958年前 1967年 1977年 1982年 1958年 起搏功能的发展趋势 VVI起搏解决最基本的问题 DDD起搏提供正常的房室激动顺序 频率应答起搏(R)解决变时性功能不全,提供更 大心率支持 频率反应功能 传感器计数器 目标心率 模拟窦房结 变时功能 满足运动 对心率的 要求 Danish 研究 Andersen H, et al. Lancet 1997; 350: 1210-16. p = 0.045 心房起搏 心室起搏 时间 (年) 0 2 4 6 8 10 0 0-2 0-4 0-6 0-8 1-0 总体生存率 Time (years) p = 0.0065 心房起搏 心室起搏 0 2 4 6 8 10 0 0-2 0-4 0-6 0-8 1-0 累积生存率 心血管原因死亡率 Danish 研究结论 在窦房结功能不全病人中,AAI与VVI相比具有更高的生存率。 DDDR vs AAIR DDDR 起搏在保持房室顺序起搏的同时,还能提供心室起搏,避免AAIR起搏可能出现心室停搏。因此,DDDR起搏被认为应优于AAIR起搏,至少不亚于AAIR起搏。 CTOPP 研究 目的:评价DDD起搏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能否优于VVI起搏。 前瞻性、 随机化 入选2568例患者(VVI:1474,DDD:1094) 研究终点 中风或心血管原因导致的死亡(一级终点) Connolly S et al. N Engl J Med 2000; 342: 1385-91. CTOPP 试验 Connolly S et al. N Engl J Med 2000; 342: 1385-91. 累积危险度 随机化后的年数 0 1 2 3 4 0 0.1 0.2 0.3 0.4 P = 0.33 VVI起搏 DDD起搏 中风或心血管原因死亡的累积风险 CTOPP 试验结论: DDD起搏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并不优于VVI起搏 MOST试验 目的: 评价DDD起搏在改善生存和生活质量方面是否优于VVI起搏 研究设计: 2,010 例SSS患者,随访33.1月 主要终点:全因死亡和非致命性中风 Lamas G, et al. N Engl J Med 2002; 346: 1854-62. MOST试验 DDDR组n=1014 VVIR组n=996 P 全因死亡和非致命性中风 21.5% 13.0% NS 死亡、中风和心衰住院联合发生率 27.6% 29.9% NS 房颤发生率 21.4% 27.1% 0.008 MOST试验结论: 双腔起搏不会改善患者生存率或者降低中风发生率和心衰住院率 大规模临床试验的启示 CTOPP试验和MOST试验入选了近5000例患者,未能证实DDD起搏方式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能优于VVI起搏。 为什么同样是生理性起搏,同样是与VVI起搏相比较,DDD起搏疗效却不及AAI起搏。 进一步,MOST亚组分析及DAVIT研究结果显示: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是影响DDD起搏疗效的原因。RVA起搏百分比与终点事件(死亡或心衰住院)发生率增高成正相关;不必要的RVA起搏会导致死亡率和心衰发生率增高 MOST亚组分析与DAVIT研究 Sweeney MO, et al. Circulation, 2003; 107: 2932 大规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临床学术推广方案.ppt VIP
- 江西传媒职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2019级《电子商务基础》补考试卷B.docx VIP
- 老年肺炎临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5解读.pptx
- 2025广西公需科目考试答案(3套涵盖95-试题)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docx VIP
- 外研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一册Unit1 Part1 Starting out & Understanding ideas练习含答案.docx VIP
- 二手车买卖买卖合同范本6篇.docx VIP
- 水泥基植物纤维防火保温预制装配式叠合板.pdf VIP
- 2023年高考生物试题解析全国乙卷.docx
- 毛衫专业英语中英对照.docx VIP
- 三字经英文版赵彦春.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