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饥饿的艺术家作业
先进制造技术工程中心
D数控加工104
231100423
刘维凯
饥饿艺术家,本身这个名词就让人觉得新奇和难于理解。饥饿怎么能算是艺术呢?然而卡夫卡的这篇名著正是在这个设定下展开的。那位喜爱饥饿的艺术家一直坚守着他的信念,用饥饿行为来表现他的存在价值与意义。然而,他在饥饿行为中并不是自洽的。
通过小说我们可以看到,主人公的的行为需要有他人的关注和理解甚至是欣赏,他是孤独的。也就是说,卡夫卡承认了艺术家是因为不适应社会而自愿将自己隔离的,但是这种隔离却又是无力和有所期待的。饥饿的艺术家临终前说的那一段话颇令人深思,因为我找不到适合自己口胃的食物。假如我找到这样的食物,请相信,我不会这样惊动视听,并像你和大家一样,吃得饱饱的。这是他最后的几句话,但在他那瞳孔已经扩散的眼睛里,流露着虽然不再是骄傲、却仍然是坚定的信念: 他要继续饿下去。饥饿的艺术家因找不到合适的食物而禁食,在孤独中死去,这不能不说是时代的悲哀,而庸众的态度却将饥饿的艺术家连同烂草一起给埋了。庸众与艺术精神的对立表现得如此明显,艺术家的不懈追求和庸众的麻木不仁形成了一种讽刺。这种讽刺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是对庸众无法领会艺术精神的讽刺,一方面是对饥饿艺术家的讽刺。前者是无情的,是对庸众冷漠的拷问,后者是希望惊醒艺术家,希望他们反省艺术的存在方式。
最后,艺术家逝世的铁笼子里关进了一只美洲豹。耐人寻味的是,人们对于这只豹子的围观猎奇心理与看艺术家的饥饿表演是相同的。人们看的是新奇,是新鲜,不是理解和共鸣。卡夫卡用这个荒诞的故事表明了人类社会中人们之间的隔离困境。但显然,他首先割裂了艺术与人们的某种可能沟通的联系或是纽带,认为艺术家是孤独的,不可理解的和高尚的。
个人认为卡夫卡这种假设让人匪夷所思,最起码我不能接受不了饥饿艺术,我只是庸众,艺术往往不被大众理解,但艺术家又渴望人们的关注。说到底,还是艺术的标准问题吧。艺术家认为是艺术的东西,别人不认为是艺术,但这可不能作为谴责人们冷漠的借口,但卡夫卡的行文显然混淆了判定和事实的界限。
小说的前半截,艺术家为人们关注,内心其实是有满足感的。当艺术家失去了人们的关注后,他依旧选择了马戏团这样的环境作为生存空间,这无非是表达两难困境,艺术不能离开并且渴望大众关注,但往往曲高和寡。
在饥饿艺术家中,他同样把饥饿艺术家置于愚昧的世界的对立面。饥饿艺术家挨饿是为了追求他的理想和真理,为了证明自身的价值和能力。他绝不偷偷进食,为了避免偷吃的嫌疑,不断地唱着歌,千方百计让看守保持清醒。在40天期满以后, 他却不肯站起来,想要继续表演下去。到了第40天,笼子门上插满鲜花,观众兴高采烈,军乐队高奏乐曲。他似乎得到了人们的祝贺和尊敬,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然而,人们真正接受了他的理想和信念了吗? 没有! 绝对没有! 经理从不让他在第40 天以后继续表演下去,我刚开始还以为是出于人道,可后来才发现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因为过了40天表演场就会门庭冷落;那有着表面上如此和蔼,其实是如此残酷的睛女,因为饥饿艺术家碰到了她的花容,不禁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丝毫没有了有幸被选中的喜气洋洋; 公众来看他的表演,只是因为这样做很时髦。为些信者一又次忍酷,甚至最终想以自己的殉道来引起人们的注意。然而, 在人们的心目中,他只是一个怪物,是和豹子一样的动物。当笼子里换上了一只小豹以后,人们依然挤在笼子周围, 舍不得离去。对于这种怪事人们已经习以为常,而这种见怪不怪的态度就是对饥饿艺术家命运的最终宣判。
这个荒诞的故事,我看完后觉得艺术家要求人们关注,但又拿不出他们是“艺术家”的佐证,还真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了。在我看来,艺术需要共鸣,但艺术必定是可以共鸣的,艺术可能造成隔离,但也必定是可理解的。一句话,艺术只能在共鸣中求生存并得到承认,任何自以为是的个人过度张显,控诉,都不能称之为艺术。
让我想到生活中的一些人,他们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被他人了解,高傲地一个人生活着,即使和周围的人寒暄着却还是有着莫名的孤独感。但他们却又渴望被他人了解,时而表现出自己的观点,总会希望这时有个人能够理解自己。他们也是孤独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