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粮食局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土家粮食.
粮食局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土家粮食 在山里的**人口中,玉米不叫“玉米”,叫“苞谷”;土豆不叫“土豆”,叫“洋芋”;小麦不叫“小麦”,叫“麦子”。这是**人的三大主粮,苞谷排在首位,地位自是不同寻常。“民以食为天”,苞谷是**人的命根子。 **人认为苞谷最“经饿”。他们通过多年的实践,仔细换算过——一斤苞谷抵得上四斤洋芋或两斤麦子。因此,在每年的收成中,即使洋芋、麦子产量高,只要苞谷产量不高,**人也会发悉;相反,即使洋芋、麦子产量低,只要苞任人唯亲量不低,**人也会高兴。 **人种植苞谷很累。头年冬天,冒着寒风把田地弄松。田地多是坡地,因此多半用不上耕牛,更不用说“铁牛”,只能靠**人的双手和挖锄,一锄一锄挖松全部地块。翌年春天,**人一粒一粒播种;夏天,则头顶烈日,在苗地里施一二遍肥,菇一四茬草;每次都弯着腰,一棵苗一棵苗施过来或薅过去。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人收获苞谷也累。中秋时节,苞谷成熟,为了不致连阴天霉变,必须趁天晴赶紧着收完几千上万斤苞谷。总是每天早早下地,由老妇幼把棒子从梗子“腰间”扭下来,再由表壮劳力一筐子一筐子背回家去。晚上,一家人回到家,辛苦了一整天的家庭主妇还得上灶做饭;其他人也不得休息,都围在苞谷棒子堆旁,一个个,将壳撕开、扭下。等到撕毁完扭完,已是深夜,才得以休息。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人保存苞谷也很累。几千上万斤苞谷收回家后,一家人又得把苞谷籽从棒子上扭下来。力气大的青壮劳力一手紧握一把压在屁股下的坚硬铁火钳,一手紧握棒子,不停地相互扭动,一个又一个……几天扭下来,手上已是血泡累累。这还不算完,还得在晴天,把扭下的苞谷籽倒在篾席子上,铺开,晒上几天,直至晒干后装入粮仓。每天早晚都得一箕一箕地端进端出。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人吃苞谷也很累。他们先把苞谷籽放在大石磨里,一把一把,一转一转,由青壮年推成细面。往往一家人一个月的食用,要这样推上一整天。吃得精细的人,有时还要在苞谷面里掺上水,在小石磨城一勺一勺,一转一转,推得很细很细,然后在锅里炕成很薄的一张张皮子,再切成细条,象面条一样煮来吃。而这样辛苦一天所得,大约只够一家人吃一星期。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虽然**人种植苞谷累,收获累,保存累,吃也累,但它毕竟是**人的宝贝。在它们还未成熟时,嫩棒子煮来吃,清甜清甜;烧来吃,又香又甜;制成窝窝头烤来吃,则又酥又香又甜;制成糊糊吃,则又是一番风味。它们成熟后,由于苞谷籽富含蛋白质,又合含抗癌物质,因此以食用苞谷为主的**人往往身体很棒,而且几乎不患癌症。枯壳、枯梗子铺在床上,是**人的席梦思;垫在牲口栏底,则是牛羊的席梦思,还能被“泡制”成上等农家肥,为来年洋芋、麦子丰收打好基础。 **人种植苞谷累,收获累,保存累,吃也累,如今却好多了。由于近些年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实用性的增强,省去了**人不少麻烦。如,一瓶除草剂就可“薅”去大量杂草;一台吹风机几小时就可吹干大量苞谷籽;一台干湿磨几小时就可打碎大量苞谷籽。再说,时代进步了,**人付出的辛勤和汗水也得到了不少回报——这三十年来,农村实行包产到户联产责任制,粮食十年有九年丰收,**人有了大量余粮,于是趁国家搞改革开放之机,在苞谷还嫩时,扭下棒子卖给城里的公民,或者干脆煮成甜的、烧成香的、制成酥的“成品”后,高价卖给城市公民,既省去不少收获、保存的麻烦,又赚大钱,很划算。 吃着吃着嫩棒子,苞谷可就成熟了。**人把多余的苞谷运出山外,换来柔软可口的大米,或者制成“玉米粉条”等商品,推向中国大市场,甚至出口挣外汇,既有益于小家庭和个人,又有益于国家和集体,何乐而不为? **人拥有苞谷这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物,真是天大的福份。**人和洋芋 “洋芋”这个美名从何而来,我没有考证,只好猜测:大约是泊来品,因此“洋”吧。自从它“泊来”,就在山里安了家,并和**人一道演绎不同寻常的命运。 在**人的三大主粮中,洋芋排行老二,地位自然比平原上做蔬菜用的“土豆”高。 平原上的土豆夏种秋收,生长周期短,水分多,淀粉少,不中吃。山里的洋芋则相反: 严冬,**人顶着寒风,在坡地上播种;第二年春夏,又顶着烈日,上几遍肥,薅去三四茬草,流下无数汗水,直到盛夏时收获。 收获时最苦最累。一家人必须在一星期左右收完几万斤洋芋。否则,收早了,它们还未成熟;收迟了,它们会恋土,不便于挖出来,而且会变质。因此,要抢着时间收。这时节,正值炎夏,太阳最亮最“火”。人们来到地里,先拔草,然后挖的挖,捡的捡,背的背,一会儿头上都蒸气腾腾,脸上直掉汗珠子,衣衫湿透,象从水中捞出一般。一天下来,骨头象要散架似的。如果第二天不下雨,天刚亮就得起床,又到地里如此劳累一天。如此一天接一天,直至收完。 由于**人流的汗水多,种出的洋芋水分少,淀粉多,就格外好吃。先将洋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