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兹·贝拉 影视美学课件及复习要点.pptVIP

巴拉兹·贝拉 影视美学课件及复习要点.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巴拉兹·贝拉 影视美学课件及复习要点

内容 贝拉的生平 贝拉的主要电影美学思想和贡献 贝拉的生平 Béla Balázs 1884年8月4日生于塞格德,1949年5月17日卒于布达佩斯。 1908年毕业于布达佩斯大学。关注戏剧的影响力。 1919年匈牙利革命失败后,流亡国外25年:侨居德国和奥地利期间开始从事电影评论工作 ;1941年侨居苏联 1945年:回国后创建电影研究所。 著作: 《死亡美学》(1906) 《舞台表演理论》(1922) 《可见的人》(1924) 《电影的精神》(1930) 《电影文化》(1945) 创作: 诗集:《明天》(象征主义诗歌) 诗剧:《木刻王子》(1917)《蓝胡子公爵的城堡》(1918)(两部皆由巴托克作曲) 电影:《三分钱歌剧》(1931);《蓝光》(1932,与人合写,导演,里芬斯塔尔);《在欧洲某处》(1947) 电影美学思想和贡献 开创电影文化学 对电影艺术特性的研究 肯定电影技术进步 重视电影教育 开创电影文化学 古代人的视觉文化 在文字没有伴随印刷术大规模普及以前,人们的很多东西通过视觉加以传达 “画家可以画出人的精神和思想,而无需借助于‘文言’,因为人的精神和思想还没有完全化为非文字不能表达的概念;它们能够被点点滴滴地彻底体现出来。” 艺术家能够通过手势或表情等外形动作来朴实地表现人的心灵。 文字文化对视觉文化的冲击: 印刷术发明,使远距离的脱离视觉的交流成为可能,人们不用身体语言也可交流了,身体的表情功能退化,靠面部来表情达意的方法便渐归淘汰。 雨果:印刷物不仅代行了中世纪教堂的职责,而且成为人们思想的传达者。文字粉碎了教会的严密统治,把教堂细割成千千万万册书籍。 “可见的思想就这样变成了可理解的思想,视觉的文化变成了概念的文化。” 对电影艺术特性的研究 电影艺术语言成熟在美国 电影与戏剧的不同 创造性的摄影机 特写 摄影方位 剪辑 摇镜头 电影艺术语言的成熟在美国 欧洲人首创了电影,但电影的新形式和新语言则诞生在美国 欧洲太保守,将古老艺术奉为一切艺术的绝对标准和唯一典范。 格里菲斯的贡献: 完善了电影语言,尤其是特写和剪辑等。 电影与戏剧的不同 戏剧的三个基本原则: 观众可以看到演出中的整个场面,始终看到整个空间 观众总是从一个固定不变的距离去看舞台。 观众的视角是不变的。 电影完全抛弃了这三条原则: 在同一场面中,改变观众与银幕之间的距离 把完整的场景分割成几个部分,或几个“镜头” 在同一场面中改变拍摄角度、纵深和“镜头”的焦点。 蒙太奇:按照一定的顺序把镜头连接起来。“两部影片可以在情节和表演方等方面完全一样,但由于剪接手法不同,结果可能塑造出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物,揭示出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面貌。 特写:从人的眼角里慢慢流出来的一滴寂寞的眼泪。 创造性的摄影机 电影为什么是独立的艺术: 可变的距离、从整体中抽出细节、特写、可变的拍摄角度、剪接以及运用以上技巧获得的一种新心理效果,这就是观众与剧中人物的合一。 观众与剧中人“合一” 在电影院里,摄影机把观众引入了画面本身。我们仿佛站在画面里观看一切东西,影片里的人物就像在我们周围。 我们“用罗密欧的眼睛去看朱丽叶的阳台,并用朱丽叶的眼睛去俯视罗密欧” 电影打破欧洲美学和艺术哲学中的“小世界”原则 小世界原则:艺术品构成了一个与现实世界有距离的“小世界” 电影消除了观众与艺术作品的之间的距离,带来了一种置身事中的参与感。 中国的“人入画”故事: 一个画家画了一幅风景画,他自己也循画中的小径而去 一个青年看了一幅少女嬉春图,入画娶之,第二年,画上出现了一个婴孩 特写 可见的生活: 一部优秀的影片可以通过特写来揭示我们生活中最隐蔽的东西。 就像听音乐,我们不只听到了主旋律,还听到了每个细节。 特写的抒情力量 特写往往能生动地揭示出内心的真正活动。 平静的谈话,但手在颤抖,紧张地捻着一个小玩意 导演在特写里表现出自己诗的感觉。 特写揭示事物的面貌和表情,反映了我们自己的潜在感情 肯定电影技术进步 关于电影声音 一方面:声音消极性 声音摧毁了默片时期积累起来的若干艺术表现手段 一些拙劣的声音使用,让电影退回到了舞台化和戏剧化时代 另一方面:声音的积极性: 声音的剧作意义: 成为事件的泉源和原因:决斗与女孩子的歌声 成为推动情节发展的核心要素:帕格尼尼,琴声;水手的选择:催眠曲和涛声。 非同步的声音(画外音): 引起观众的好奇和期望,从而造成紧张。 声音的空间色彩: 同一个声音在小房间里、在地窖里、在空空的大厅里、在街上、在森林里或在海面上听起来都不一样。 声音蒙太奇: 近似的声音可造成对比和联想:《翠堤春晓》中马蹄的得得声引进了圆舞曲的节奏;缝纫机的嗒嗒声唤起了兵士关于机关枪的哒哒声的记忆;《现代启示录》里风扇声——直升飞机 重视电影教育 电影艺术对于一般观众的思想影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