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西部SG-1钻孔中伊蒙混层结构特征及环境意义-第四纪研究.PDF

柴达木盆地西部SG-1钻孔中伊蒙混层结构特征及环境意义-第四纪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柴达木盆地西部SG-1钻孔中伊蒙混层结构特征及环境意义-第四纪研究

第 36卷 第 4期 第 四 纪 研 究 Vol.36, No.4  2016年7月 QUATERNARY SCIENCES July,2016 - - - doi:10.11928/j.issn.10017410.2016.04.12 文章编号 2016)0491709 柴达木盆地西部SG1钻孔中 伊蒙混层结构特征及环境意义 ①② ② ②③ ① ②③ 王春虹  李明慧  方小敏  刘迎新  颜茂都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北京 100083;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北京 100101; ① ② ③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北京 100101) 摘要  本文运用 X射线衍射(XRD)的方法分析了柴达木盆地察汗斯拉图地区 SG1岩芯(38°24′3530″N, 92°30′3270″E;长 9385m)的粘土矿物组成,重点讨论伊蒙混层结构的影响因素及其环境意义。样品取自非盐层 中,取样间隔为2m。伊蒙混层矿物中的伊利石晶层含量为85%~90%,为高度有序的伊蒙混层矿物。伊利石晶层 间隔层数(n)有高类型(H)和低类型(L)。主要影响因素可能是盐度和温度,盐度高的时候钾离子浓度也高,并 且离子间的交换作用强,促进蒙脱石向伊利石的转化。因此,盐湖环境下 H型的出现概率普遍高于咸水湖环境。 盐湖环境下(22~20Ma和 12~01Ma)伊利石晶层的间隔层数高,以 H型为主,咸水湖环境下(28~22Ma和 20~12Ma)以L型为主。钻孔中12~09Ma时期为盐湖环境,但 H型出现概率却最低(494%),这与全球性的 极冷气候有关。与粘土矿物种类相比,矿物结构的变化具有更微观的环境意义。 主题词  柴达木盆地 伊蒙混层 结构 XRD 中图分类号   P588.22,P575.5,P532    文献标识码   A [4] 常发生变化 ,如伊蒙混层矿物的演化顺序为:离 1 引言 散的蒙脱石、完全无序的I/S、趋于 IS两层有序的   伊蒙混层(简称I/S,I和 S分别是伊利石和蒙 I/S、趋于IS 四层有序的I/S,最后为离散伊利 Ⅱ [5] 脱石的缩写)主要分布于土壤、火山沉积物、热液 石 。成岩环境下,伊利石晶层含量可以代表不同 [1] 的成岩阶段:早成岩阶段(伊利石晶层含量小于 脉岩、沉积岩和现代海洋湖泊沉积物中 。它是伊 利石和蒙脱石两个端元组分之间的矿物,是由伊利 40%)、中成岩阶段(伊利石晶层为40%~60%)、高 石晶层和蒙脱石晶层沿 C轴或者(001)方向组成的 成岩阶段(伊利石晶层为65%~80%)和晚成岩阶段 [6] 层状硅酸盐矿物[1~3],根据单元晶层在 C轴上堆积 (伊利石晶层大于85%) 。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