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患者的内科护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疸患者的内科护理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黄疸患者的内科护理 赵纪敏 (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院集团龙南医院 163000)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5-0386-02 【关键词】 黄疸 内科护理 黄疸是由于血中胆红素浓度增高,致使巩膜、皮肤、黏膜及其他组织发黄的现象。正常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为1.7~17.1mu;mol/L,当血胆红素超过34.2mu;mol/L时,出现黄疸;当血胆红素升高在17.1~34.2mu;mol/L水平,而肉眼不能发现的黄疸,称隐性黄疸。 1 护理评估 1.1 健康史  评估病人黄疸的起因、发展程度、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加重与缓解因素等;详细询问黄疸产生原因。 按发生机制将黄疸分四类:①溶血性黄疸,由大量红细胞破坏入血生成非结合胆红素,且超出肝分解代谢所致。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溶血性疾病,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异型输血后溶血等。②肝细胞性黄疸,由各种原因导致肝细胞广泛性损害,对胆红素摄取、结合及排泄功能下降,使结合胆红素增加所致,见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中毒性肝炎等。③胆汁淤积性黄疸(阻塞性黄疸),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肝内、肝外胆管阻塞,前者见于肝内泥沙样结石、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药物性胆汁淤积等;后者见于肝外胆管、胆总管的炎症水肿、结石、肿瘤及蛔虫等;④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由于肝细胞对胆红素摄取、结合及排泄先天缺陷,大多有家族遗传性,如Gribert综合征、Crigler-Najjar综合征等。 1.2 身体状况 1.2.1 黄疸特点 (1)黄疸发生、发展、持续时间:急骤发生多为病毒性肝炎、胆石病、急性溶血等;缓慢发生多为肝硬化、慢性胰腺炎等。病毒性肝炎所致黄疸一般持续一个月左右消退;壶腹周围梗阻所致黄疸呈进行性加重。 (2)年龄:青少年黄疸,首先考虑病毒性肝炎所致;中年以后发生黄疸,多考虑肝硬化、胆石病、原发性肝癌所致;老年人黄疸,多由原发性肝癌、胰腺癌、胆道系统癌所致。 (3)各型黄疸特点:①溶血性黄疸:一般为轻度,呈浅柠檬色。急性溶血时有发热、寒战、头痛、呕吐及腰背痛,并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和血红蛋白尿(尿呈酱油色或浓茶色),严重者有急性肾衰竭。慢性溶血多为遗传性或家族性,除贫血外还有脾肿大。②肝细胞性黄疸:皮肤、黏膜浅黄至深黄色不等,有轻度皮肤瘙痒,及一些原发肝病表现,如疲乏、食欲减退,严重者有出血倾向。③胆汁淤积性黄疸:黄疸较重,皮肤呈暗黄色;完全阻塞者,呈黄绿色或绿褐色,常伴有皮肤瘙痒及心动过缓,尿色深,粪便颜色变浅或呈白陶土色。 1.2.2 伴随状况 黄疸伴有发热,见于急性胆管炎、败血症、疟疾及各种原因所致急性溶血;伴有肝肿大,见于病毒性肝炎、肝癌、肝硬化等;伴有胆囊肿大,见于胰头癌、胆总管癌等;伴有脾肿大,见于肝硬化、疟疾、溶血性贫血等;伴有腹水,见于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癌等。 1.3 心理-社会状况 严重黄疸病人外观形象发生改变,病人短期内不能接受这种事实,害怕他人的反应或被别人排斥,感到无助;周围人群可能对黄疸的认识不足,害怕有传染性而不愿与病人接触,病人容易产生焦虑、恐惧和自卑等心理。 1.4 辅助检查 血清胆红素及尿胆红素、尿胆原等检查,可鉴别黄疸类型;血清各种酶类测定、影像学检查、肝穿刺活检及腹腔镜等检查,有助于黄疸诊断。 2 护理措施 2.1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2.1.1 休息与饮食 急性期病人卧床休息,病情康复时可逐步恢复活动。饮食原则为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食物类别依病因不同而异,肝病病人蛋白质供应视肝功能情况而定;伴有胆道阻塞病人,因肠道内胆汁缺乏而致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吸收障碍,给予低脂和含丰富脂溶性维生素的饮食,必要时肌内注射补充脂溶性维生素;伴有腹水者,限制水、钠的摄入。禁忌烟酒。 2.1.2 皮肤护理 皮肤瘙痒者,建议病人穿棉质、柔软舒适的衣服;加强皮肤清洁,沐浴时水温不宜过高,避免使用碱性较强的肥皂;及时给病人修剪指甲并磨平,必要时戴上棉布手套,以免搔破皮肤;遵医嘱使用氯苯那敏、异丙嗪,或局部涂擦炉甘石洗剂等止痒剂,减轻症状。 2.1.3 病情观察 观察病人的尿、粪颜色,皮肤、巩膜黄染的动态变化及治疗效果等;观察尿量,及时发现有无急性肾衰竭的征象;观察意识和精神状态的变化,及时发现肝性脑病的先兆症状;观察病人神志、体温、血压、皮肤黏膜情况等,判断有无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危重并发症的发生。急性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细胞性黄疸病人应隔离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