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睡眠障碍二PPT
睡眠障碍 (2) 梅州市人民医院 主讲人:杨玉先 睡 眠 专 科 睡眠障碍---失眠 失眠 从主观上包括下面几种情况: ①不能如愿迅速入睡,多见于年轻人及心情激动、兴奋者。 ②不能维持熟睡状态。 ③早醒,睡眠时间缩短,多见于老年人。 ④由于噩梦和随着唤醒而妨碍了的睡眠。 ⑤不舒适的睡眠,等。 典型的失眠是上床难以入睡持续 3周以上。偶尔的失眠不能算作病态,只有因为睡眠障碍得不到正常休息,起床后仍感疲倦无力、精神萎靡,以致影响到学习和社会活动时,才是一种疾病的表现,称为“失眠症”。 早期认为----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功能发生紊乱 ----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功能发生紊乱 现代医学-----睡眠与中枢的神经介质有关。儿茶酚胺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介质,5-羟色胺是中枢的抑制性介质,儿茶酚胺在中枢的含量增高时,可直接兴奋中枢引起睡眠障碍,表现为难以入睡; 5-羟色胺在中枢的含量增高时,会引起忧郁、精神疲劳、乏力等。 失眠是因为躯体、生理、精神、药物性、人为性、营养缺乏等因素导致体内儿茶酚胺分泌过多, 5-羟色胺分泌不足,引起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功能发生紊乱,从而导致睡眠紊乱。 失眠的机制 失眠的分类 1.按发病原因分类: ①身体原因:如疼痛和咳嗽等引起的失眠。 ②环境原因:如生活工作变化等引起的失眠。 ③心理原因:如兴奋和焦虑引起的失眠。心绞痛、心律失常患者常因担心夜间疾病发作时孤立无援而害怕睡眠,从而造成失眠。 ④精神紊乱:如精神分裂等引起的失眠。 ⑤药物原因:如应用某些兴奋剂等引起的失眠。 ⑥人为因素:如喝浓茶、喝咖啡等引起的失眠。 ⑦营养失衡:如缺钙、缺锌、缺铜等引起的失眠。 失眠的分类 2.按病程长短分类: 这是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1983)的分类法。 ①短暂失眠:通常持续数日,由于突发情景性紧张引起,如住院治疗、手术等。 ②短期失眠:持续1~3周,与环境因素或紧张有关,如失恋、工作压力、面临考试、戒断烟酒、乘飞机远程旅行时差变化等。 ③长期失眠:持续3周以上,多因焦虑症、抑郁症及慢性疼痛(如头痛、神经痛)、睡眠呼吸暂停、不安腿综合征和药物依赖等引起。 失眠的分类 3.心理原因引起的失眠(续): ③焦虑障碍相关性失眠:患有焦虑障碍相关性失眠的人白天心烦意乱,烦躁,容易激惹,常紧张和害怕,伴有头痛、头晕、无力、恶心、厌食、尿频、面红、出汗、心慌、胸闷、气不够喘和身体发抖等躯体症状。焦虑性失眠的典型表现是入睡困难或者比较容易醒,常常从梦中惊醒出现恐惧感,这使患者无法继续入睡或不能持续睡觉。 失眠的分类 3.心理原因引起的失眠(续): ④睡眠调节性障碍:是由于一些急性生活事件或者环境变化导致的短暂性睡眠障碍。患者平常对心理刺激、环境变化、内心冲突和季节变化等较难适应。此型一般起病较急,常伴有焦虑,容易激惹,甚至会影响社交和工作能力。不过此种情况会随着刺激因素的消除或逐渐适应而好转。 ⑤主观性失眠:是自已觉得自已“失眠”,患者能具体地描述自已失眠的情况,常伴有焦虑、抑郁等症状,但做多导睡眠图检查,却没有任何异常。 有资料表明,我国成年人中失眠发生率为38.2%。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竞争激烈,越来越多的人受到睡眠障碍的困扰。 许多人有这样一个认误区:认为睡得不好是正常现象,是自己过于劳累的缘故。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睡得不好也是病!据统计,睡眠障碍者中,有85%没有接受正规治疗,部分病人的病情越拖越重,以致出现了抑郁症、精神疾病等症状。 八成失眠者“自己扛” 失眠的治疗 一、非药物治疗 1.睡眠卫生教育: ①规律的作息时间。 ②创造安静、舒适和安全睡眠环境。 ③不在床上阅读和看电视。 ④每日适度规律的运动,但不要在睡前2h内进行。 ⑤晚餐后不饮酒、咖啡和茶,不吸烟,睡前不多食。 ⑥上床20min不入睡,可起来做些简单事情,待有 睡意再上床,睡不着时不要常看时间。 ⑦失眠者尽量避免白天小睡或午睡。 失眠的治疗 一、非药物治疗 2.时相治疗: 人体生物钟每天有1~2h的调整空间,正常睡眠觉醒周期存在易向后调整的倾向,因此可将睡眠时间人为地调整为期望的时限范围。时相治疗通常用于治疗睡眠时限延迟或提前的患者。 3.光照治疗: 主要用于治疗睡眠节律失调性和年龄相关性睡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