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贯中西通今博古的一代宗师
中国共产党党员,武汉音乐学院原党委书记、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湖北省音乐家协会第五、六届主席,音乐理论家和音乐教育家童忠良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7月3日凌晨2时在武汉不幸逝世。尽管遵照童先生生前意愿:丧事从简,不发讣告,不举行任何形式的告别仪式。但先生火化的那一天,大家还是自发地早早来到武昌殡仪馆为他送行。因为每个人都清楚,这是同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提携后辈、学贯中西、通今博古的一代宗师的最后一面。武汉音乐学院于7月3日发出的讣告中写道:
“童忠良教授长期担任武汉音乐学院主要领导。他重视学科建设,强调特色发展,以开放的办学理念和创新的工作方式,为武汉音乐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童忠良教授是享有盛誉的音乐理论家。他在音乐基础理论、作曲技术理论和民族音乐学等众多领域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其中的“和声功能网”理论、“曾侯乙编钟乐律学”研究以及“对称乐学”体系等,是他新时期音乐理论研究的重要代表,在学术界具有广泛影响。童忠良教授是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他德艺双馨,教书育人,言传身教,奖掖后进,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童忠良教授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为人师表,清正廉洁,生活朴素,平易近人,是令人尊敬的良师益友。童忠良教授的逝世,是武汉音乐学院的重大损失,是我国音乐界的重大损失。童忠良教授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们永远缅怀童忠良教授。”
这无疑道出了“武音人”的心声。
2007年6月9日音乐学系三位同学采访了童忠良先生,并在《在音乐的世界里驰骋――访童忠良教授》一文中写道:
“童忠良,1935年9月生于湖北洪湖。自1950年起,曾在中原大学文艺学院、中南音专等学校学习与工作。1955―1961年留学民主德国,毕业于德国莱比锡音乐学院。1982年至1996年,先后任湖北艺术学院院长和武汉音乐学院院长暨教授,并曾兼任湖北省音乐家协会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已出版的专著及合著有《近现代和声的功能网》、《乐理大全》、《对称乐学论集》等二十余部;自撰论文有《曾侯乙编钟的三度音系》、《舞阳贾湖骨笛的音孔设计与宫调特点》等数十篇。获首批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津贴,中央电视台曾于1997年6月18日在‘东方之子’栏目中予以专题报道。1991―1992年,曾应维也纳大学音乐院的邀请赴奥地利、德国合作研究与讲学。自1997年起,以中华编钟乐团执行艺术总监及团长的身份,带领乐团赴香港、纽约、波士顿、巴黎等地演出。自2001年9月以来,还任台湾南华大学民族音乐系教授。”
先生是名副其实的通今博古、学贯中西的一代宗师啊!
我自以为是童先生的入门但未入室的弟子。同他的众多弟子一样,正是沐浴着先生的阳光才得以茁壮成长。这里我给大家讲述的只是一个普通入门弟子同先生接触的几件小事,但我以为从中足可以感知到一代宗师的风范。
他是一位令学生热爱的教育家。1994年至1997年我在“武音”攻读硕士学位时曾跟先生修过乐学课。我清楚地记得第一堂课先生就他讲的“商核”问题为我们布置了课后思考题,在第二堂课上我的回答尽管并不尽如先生之意,但他却当众肯定了我,这给了我极大的独立思考问题的信心。我也清楚地记得最后一堂课先生为我们讲的是“曾侯乙编钟的对称乐学”,当先生围绕曾侯乙编钟的乐学遗产,充满激情地为我们概括了对称乐学的若干现象时,在场的数位同学都为之拍手叫绝。先生说下课了,却没有一个同学离开座位,大家都觉得需要跟先生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见此情景,先生不无风趣地说:我也就这点东西,再也没说的了,以后就看你们的了。
他是一位善于提携后辈的长者。2002年,我博士毕业回到了母校“武音”执教,接过了先生为研究生开设多年的乐学课。我心怀忐忑拿着准备在第一堂课讲解的授课教案叩开了先生的家门,略带紧张地向先生陈述着我的授课想法。先生一边倾听一边仔细翻阅我的教案,过了片刻面带微笑地说:很好啊!特别是讲定量分析这里,加进了定量分析的理论,这是我定量分析课中没有的啊!补得好!听了先生的话我方感释然,也因此充满信心地走上了讲台。
他是一位乐观豁达的强者。2006年秋天,第一次听说先生住院,我不相信是真的。因为前不久在路上见过先生,只见他下着牛仔裤,上着夹克休闲外套,步履非常矫健,精神极了。我来医院看望,他说没什么大不了的,再观察治疗几天就可以出院。
2007年春,听说先生又住进了医院,我还没来得及到医院看望,一天在上班的路上见先生从江边散步回来,我非常高兴,甚至把他住院的事忘得一干二净,同先生打了招呼就走了。后来又有几次见先生在散步,我暗想先生肯定又在思考某一重大问题,因为据说先生在研究曾侯乙编钟时,常常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而不得不到江边散步……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