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编 明代文学 古代文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7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编 明代文学 古代文学课件

第七编 明代文学 (1368—1644) 绪论 明王朝(1368—1644)历16帝,有国277年。可以嘉靖为界分前后两期。 一、明代社会发展对文学的影响 (一)商业经济繁荣与城市文化的形成,使文学日趋市民化、商业化、通俗化。 明初 “重农抑商”,影响了城市繁荣。 明中叶工商势力活跃,市民阶层迅速扩大。 作品内容市民化,艺术趣味趋向世俗化 。 文学商品化,带来晚明文坛的污秽浊流。 (二)新兴的王学左派肯定人欲、张扬个性, 使文学创作主体意识增强,诗文领域出现袁宏道的“性灵说”,小说、戏曲出现《金瓶梅》、“三言”、“二拍”《牡丹亭》等写时俗、写物欲、写性爱的作品。 (1) 明初思想文化界死气沉沉。 (2) 中叶后,心学和禅宗强调“本心”: 王阳明说:“此心纯是天理”。 “去人欲,存天理,方是功夫”(《传习录》上)禅宗大师认为:“率性之谓道,率情之谓倒”(《紫柏老人集·法语》)。 (3) 明后期思想家、文学家纷纷不顾天理、张扬世俗情欲: 李贽:“人必有私”(《藏书》卷2) 汤显祖:“世总为情”(《汤显祖诗文集》卷34) 袁宏道:真乐乃是“目极世间之色,耳极世间之声,身极世间之鲜,口极世间之谭”。 二、明代文学发展概况 (一)明代文学分期 明代文学以嘉靖时期为界分前后两期。 (1) 明前期:文学名作几乎都集中在元明之际。戏曲、小说成就较高, 《三国》、《水浒》问世。 (2)明后期,小说、戏曲再现辉煌:徐渭和《四声猿》、汤显祖和《临川四梦》、吴承恩和《西游记》、兰陵笑笑生和《金瓶梅》、冯梦龙和《三言》、凌濛初和“二拍”等皆为大家大作。诗文最突出的是“公安派”。 (二)俗文学地位的提高和繁荣 传统文学观念向来视诗、文等雅文学为正宗,而视小说、戏曲等俗文学为鄙野、淫邪。 承平日久,帝王对小说、戏曲兴趣越来越浓,朝臣、文人也开始喜好。 从前期李梦阳到后期李贽、袁宏道、汤显祖、冯梦龙等,都为俗文学大声疾呼。李贽称《西厢》《水浒》:“古今之至文”(《童心说》)。 袁宏道将词、曲、小说与庄、骚、史、汉并提,称《水浒》《金瓶梅》是“逸典”(《觞政》)。 冯梦龙认为小说比《论语》《孝经》的感染力 “捷且深”。 明代俗文学的繁荣: 首先是小说勃兴:以《三国》《水浒》《西游》《金瓶梅》这“四大奇书”为标志。短篇以“三言”“二拍”为代表。 其次是戏曲兴盛:嘉靖后,“三大传奇”问世;“四大声腔”的昆山、弋阳腔火爆。汤显祖、沈璟等剧作家和曲论家,传奇剧《牡丹亭》、杂剧 《四声猿》标志了明代戏剧的最高水平。 第一章 明代诗文 第二章 明代杂剧 明杂剧成就:傅惜华《明代杂剧全目》载有523种,可考者349种。明杂剧成就上不能和元杂剧比肩,下不能和明传奇抗衡。但在体式上比之元杂剧,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明杂剧发展:可分前期、中后期。前期作家、作品数量虽多,但题材单调,成就甚微,多是宫廷派作家朱权、朱有燉(dun4)的喜庆剧、道德剧、神仙剧。明中叶后,杂剧内容和手法都有创新。出现不少社会批判剧、伦理反思剧;体式短小精悍,多南北合套或纯为南杂剧。徐渭最负盛名。 第三章 明代传奇 第四章 汤显祖 第一节 汤显祖的生平思想和创作 一、生平与创作 1、生平:汤显祖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个腐败、黑暗王朝。21岁中举,后来科考一再受挫,34岁才中进士,在南京作太常寺博士。因上《论辅臣科臣疏》批评时政,被贬广东徐文县任小吏,两年后改任浙江遂昌知县。后因爱女、娇儿、大弟先后夭折,毅然辞官,隐居临川玉茗堂。 抚州汤显祖纪念馆 抚州汤显祖纪念馆 遂昌汤显祖纪念馆 第二节 《牡丹亭》 一、《牡丹亭》题材渊源及故事内容 (全名《牡丹亭还魂记》) 1、《牡丹亭题词》:“传杜太守事,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微更而演之。” 2、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记》(洪迈《重刻增补燕居笔记》) ◆ 王思任:“《牡丹亭》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二、《牡丹亭》的时代意义 1、揭示了“情”与“理”的尖锐冲突,肯定和提倡人的情感价值,表现了以情反理的时代主题。 (1)以情反理的时代主题。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情:“人生而有情”、“万物之情,各有其志”。 理:驳“程朱之理”、立“心学之理”。 (2)、作品中情与理的矛盾。 以情反理(程朱之理)——情理合一(人性自然之理) “鬼可虚情,人须实礼” 2、崇尚个性解放,尊重人的自由权利,突破禁欲主义。 (1)、由“欲”到“情”的创作构思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