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大气污染与控制工程-2 环境工程导论教学课件.pptVIP

第三讲 大气污染与控制工程-2 环境工程导论教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讲 大气污染与控制工程-2 环境工程导论教学课件

大气污染与控制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胡 辉 杨家宽 Tel:027E-mail: gyhj08@; yjiakuan@ 内 容 一、大气与大气污染 二、空气质量标准、大气污染物及危害 三、大气污染气象学及大气污染模型 四、颗粒污染物及除尘工艺 五、 VOCs及净化工艺 六、SOx及脱硫工艺 七、NOx及脱氮工艺 人类活动排放温室气体的贡献 (1980-1990) 温室气体的主要贡献者-CO2 甲烷的温室效应比CO2高25倍 温室效应的危害 1、地球上的病虫害和传染疾病增加 史前病毒,虫害加剧 2、海平面上升 专家预测2050年全球温升2-4摄氏度 ,海平面上升,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 淹没 3、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98年洪水;2004年7.9级强地震,引发海啸, 印尼23万人死亡或失踪,50万人无家可归 4、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西部干旱,缺水,黄河断流,沙漠化 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出现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 ? 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现象的基本特征是太平洋沿岸的海面水温异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涨,并形成一股暖流向南流动。它使原属冷水域的太平洋东部水域变成暖水域,结果引起海啸和暴风骤雨,造成一些地区干旱,另一些地区又降雨过多的异常气候 现象。 在科学上此词语用于表示在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几千公里的东太平洋海面温度的异常增暖现象。当这种现象发生时,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可比常年高出3-6摄氏度。太平洋广大水域的水温升高,改变了传统的赤道洋流和东南信风,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反常。 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一词来源于西班牙语,原意为“圣婴”。19世纪初,在南美洲的厄瓜多尔、秘鲁等西班牙语系的国家,渔民们发现,每隔几年,从10月至第二年的3月便会出现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层海水温度明显升高。南美洲的太平洋东岸本来盛行的是秘鲁寒流,随着寒流移动的鱼群使秘鲁渔场成为世界三大渔场之一,但这股暖流一出现,性喜冷水的鱼类就会大量死亡,使渔民们遭受灭顶之灾。由于这种现象最严重时往往在圣诞节前后,于是遭受天灾而又无可奈何的渔民将其称为上帝之子--圣婴。 拉尼娜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La Nina”-“小女孩,圣女”的意思,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相,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气象和海洋学家用来专门指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海水表层温度低出气候平均值0.5℃以上,且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拉尼娜也称反厄尔尼诺现象。 拉尼娜 最近一次拉尼娜现象出现在1998年,持续到2000年春季趋于结束。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通常交替出现,对气候的影响大致相反,通过海洋与大气之间的能量交换,改变大气环流而影响气候的变化。从近50年的监测资料看,厄尔尼诺出现频率多于拉尼娜,强度也大于拉尼娜。 中国海洋学家认为,中国在1998年遭受的特大洪涝灾害,是由“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和长江流域生态恶化两大成因共同引起的。 4、全球气候(Global Climate II: Stratospheric ozone depletion) 臭氧层破坏形成原因 臭氧层破坏原因 臭氧层破坏原因 CFCs破坏臭氧层机理 The Halley Research Station The Ozone Hole Monthly Ozone Averages for October MPEG movie of TOMS ozone measurements from Nov 1978 to Jan 1992 CFCs Simcat 3D Model 臭氧层空洞的危害 三、大气污染气象学及大气污染模型 大气圈垂直结构 中间层 平流层 对流层 对流层 至10km-16km 稳定的气体组成 强流的对流与湍流 稳定降低分布6.5℃/km 50-100m,人类活动区域及污染物 l-2km以下,边界层或摩擦层 lkm-2km以上,自由大气层,如雨、雪、雹形成区域 平流层/同温层 对流层顶向上到50km左右 空气以平流为主,无对流 同温层约-55 ℃,然后逐渐升高至-3 ℃ 由于逆温分布,污染物停留时间很长 中间层 对流层顶到85km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迅速降低,至-83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