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熊猫》的武侠元素与迪斯尼神话.docVIP

《功夫熊猫》的武侠元素与迪斯尼神话.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功夫熊猫》的武侠元素与迪斯尼神话   [摘 要] 动画电影《功夫熊猫》作为一件独特的美国事物,再一次为迪斯尼赢得了全世界的观众。本文从意识形态角度,结合历史材料、文本分析,探讨《功夫熊猫》如何运用中国武侠元素,并偷梁换柱将其转变为一个地道的迪斯尼神话,即在“功夫”元素中散播个性神话;在“学艺”元素中覆盖自我认知神话;在“复仇”元素之外引入拯救神话,以此进一步思考文化元素在传达文化取向方面的潜力与文化取向对于文化元素的控制问题。   [关键词] 《功夫熊猫》;武侠元素;迪斯尼神话;文化元素;文化取向      功夫是中国的,熊猫也是中国的,而动画片《功夫熊猫》却印上了迪斯尼的商标。通过影像,迪斯尼占有了中国元素,给中国武侠打下了特定的美国式幻想烙印。这是怎么办到的?美国学者杰克#8226;齐普斯在《打破迪斯尼的魔咒》一文中对迪斯尼神话进行了犀利的分析:“迪斯尼使用的既非魔棒,也不是魔鬼的力量,相反的,他利用最现代的技术手段,凭借他‘美国式’的勇气和才智,将欧洲童话占为己有。”[1]而今,迪斯尼神话不仅俘虏了欧洲童话,更以风卷残云之势进军中国,以至于模糊了中国元素的意蕴和趣味。《功夫熊猫》在中国传统绘画技艺、建筑风格、风味美食、功夫动作甚至佛道哲学上都力求不走样,体现了迪斯尼制作方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对中国元素的纯熟运用。但是,这一切仍然无法改变迪斯尼动画“美国式”意识形态。从《功夫熊猫》对武侠元素的运用发挥,正可窥见迪斯尼神话的建构,反思文化元素与文化取向的关系问题。   一、“功夫”中的个性神话   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的兴起,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中国影人对武侠的发现。自1928年《火烧红莲寺》一炮打响直至近年来备受追捧的《叶问》,中国电影一路走来,武侠片始终是最受欢迎的电影类型。“武侠片成为表现国人想象力的重要手段,在这种愉悦感中它完成了对民间性和民族性的双重表达,并因此成为中国电影中最具诱惑力和生命力的片种。”[2]武侠片的民间性可以说是它对身体和动作的夸张表达。这也是全世界范围内通行的民间喜好。武侠电影能够走出国门发挥世界影响,其深层原因也在于它对电影受众民间身份的把握和表现身体狂欢的影响能极大满足大众对自由的想象性追求。迪斯尼敏锐地抓住了“功夫”,第二集比第一集展现了更多的动作元素,轻而易举地征服了寻求刺激和玩闹的低年龄段观众。   “功夫”不仅仅是身体的张扬和漂亮的打斗,只表现这些,迪斯尼的成就会受到限制。功夫是什么?它是中华武术在反抗中求生存而产生的精髓。中华武术原本包含刀、枪、剑、戟十八般武艺。满清入关后,忌用铁器,流落民间的少林武僧发展出拳脚和棍棒武术,即功夫,后来成为反清义士的主要格斗技巧。因而,禅武合一的“静”,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反抗精神”造就了中国功夫的精魂,随后又在一代代影人的影片中薪火相传、发扬光大,并探索出武侠电影的多样风格。早期张彻电影盘肠大战的英雄血性、70年代李小龙电影中硬朗的武夫精神、成龙电影中层出不穷的动作幽默……可以说,《功夫熊猫》将“功夫”作为影片的主打元素就意味着开启了一个丰富的宝藏,五禽戏、无影脚、舞龙打斗、手接炮弹的大胆狂想尽可以一一拿去。   迪斯尼神话的形成首先是因为它拥有一面“皇后的镜子”――镜子辨别魅力,皇后配置魔法药方:在李小龙的张扬、成龙的搞笑之中加入大量的美国式个性。美式教育理念培养出美式个性,即“我是神选的,我与众不同”的自信。大多数美国人成年后无论成就大小,这份在童年时期培养起来的自信却保持不灭。迪斯尼神话隐藏着同样的文化假设。迪斯尼英雄在与配角比较时的确与众不同,但是英雄的个性彼此之间却多有重合。许多美式电影的英雄也像熊猫阿宝一样常常耍宝掉架子,中国观众在一笑之余可能不知不觉地认同迪斯尼的文化取向:一个不济的角色,只要认识到自我,就能真正地了不起。但实际上,不济的角色只有成为主角才能展现与众不同。配角往往容易被忽视,仅仅为了成全主角,好莱坞电影往往出现配角的不合理牺牲。迪斯尼则巧妙回避这一点,因为童话思维为它提供了各种补救方法,配角虽可不死,但个性却依然模糊:盖世五侠的特点仅仅是五禽戏的模式化展演。孔雀王朝的沈王爷也仅仅是熊猫阿宝的对立角色。即便如此,美国式的个性神话依然获得了全球观众的青睐,毕竟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对“自我的颂扬”是一种最具诱惑的意识形态。李小龙曾经说:“终极武术,代表真诚地表达自我。”《功夫熊猫》真诚地表达了美国人的自我,所以它成功了。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中国人的自我是什么?我们如何真诚地表达出来?   二、“学艺”中的自我认知神话   “学艺”是中国功夫片中历久不衰的经典题材。学艺的过程展现了对于功夫技艺的诠释、勇猛精进的誓愿和韧性以及尊师重教的思想底蕴,说穿了,就是一篇《庖丁解牛》和一个“程门立雪”。学艺体现了功夫更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