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文化对战国至秦汉统一格局影响之比精选.docVIP

秦楚文化对战国至秦汉统一格局影响之比精选.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秦楚文化对战国至秦汉统一格局影响之比精选

秦楚文化对战国至秦汉统一格局影响之比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8年第5期 较研究作者:胡克森   [摘 要]秦国在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中胜出,完成了其大刀阔斧的基本统一框架,开辟了千古一帝的君主专制政权;而楚却能够在灭国10多年之后,痛定思痛,奋发有为,实现凤凰涅槃式的角色转换,完成了精雕细刻的最后统一程序,建立起长达400余年的刘汉王朝。秦、楚两国之所以在统一中居于不同的历史地位,乃在于二者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   [关键词]秦文化;楚文化;战国;统一格局   [中图分类号]1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1X(2008)05-0593-06      秦文化、楚文化和中原文化已成为先秦文化研究中的三大重镇,引起学界的广泛注意,关于秦、楚两种文化的单独研究及比较研究,在陕西和湖北有两大重点研究基地,分别取得了十分引人注目的成果,富有创建性的新论新著迭出。林剑鸣、张正明等先生堪为这方面的领军人物。林先生的《从秦人价值观看秦文化的特点》的论文、张先生的《楚史》专著都属于这方面的代表作。但是,秦国为什么能够灭亡当时占地最广、武力最强的楚国,而楚国又为何在灭国十几年之后,成为推翻秦朝暴政的核心力量,建立起政治制度更加完善、文化融合更加密切的汉皇朝等问题,还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今笔者不揣简陋,拟对秦、楚两国文化方面所存在的异同点及其对统一做出的不同贡献做一番对比分析,以就教于方家。      一、秦、楚两种文化的相同点      (一)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戎狄文化基因   从文化源头上追述,秦、楚均有一些共同的文化源头。龚维英先生认为秦、楚两族都出自高阳氏,两族的最原始居住地本在东方海岱地区。而杨向奎先生也早已提出秦、楚同为颛顼之后,属炎帝族系。秦族东来及原本为游牧民族,这在学界基本上已成定论,但楚文化是否东来还有很大争议,并未得到楚文化研究者的普遍赞同,但从王室源头追述两族是否同源是一回事,而从整个文化源头来理解二者是否有相同的文化基因则是另一回事。王室文化只是某一文化的众多文化源头之一,当然可能是主要的文化源头,但同时也不能忽视其他下层人民的文化源头。关于楚国的文化源头,我赞成涂又光《楚国哲学史》一书中所说的:“江汉地区的楚族有两个源头:一是南下移民,一是本地土著。移民源头是颛顼,土著源头是三苗。”据《后汉书·西羌传》记载,后来构成秦文化一部分的西羌族,即西戎民族,本出自三苗,而三苗的最早居住地在今湖南的衡山南岳附近。有学者认为,现今湖南、湖北、贵州苗族正是三苗的后裔,而他们正是最早的楚民,是楚国的重要分子。这就是说,秦、楚之间确实有着一些相同的戎狄文化基因。      (二)均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   从两国的建国历史来看,秦、楚两国有着相似的艰苦建国历程,即都与恶劣的生存环境进行过艰难的拼搏。黄留珠先生认为,长期处于无固定居住地的流徙过程中,直到西周平王时期,因周被西戎、犬戎侵扰,周京都镐京被犬戎攻破,周被迫东迁,秦襄公因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才被封为诸侯,赐给西岐之地。而周平王赐给秦襄公西岐之地的条件是:“戎无道,侵夺我歧、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据林剑鸣先生所说,当时这一带布满戎狄部落和一些西周留下来的小诸侯国。而这些戎狄部落都处在游牧生活向定居的农牧生活转化阶段,社会经济比较落后,他们长期以来就是以富庶的关中地区为目标,或掠夺,或骚扰居住在这里的农业居民的。秦如果要在这里站稳脚跟,必须将这里的戎狄全部赶跑才能生存下来。最后,尽管经过20年多年奋斗,于文公十六年,终于从戎狄手中夺回了歧地,勉强扎下根来。但直到穆公以后,伐戎才取得决定性胜利,国家的疆土才得到了扩充。正由于秦人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生存的,所以才磨炼了秦人峻刻坚忍的部族品格,勤劳拼搏的进取精神和“秦人耐苦战”的“重战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特点。   楚的立国过程同样是经过艰苦奋斗的。楚周围是群蛮环绕。北有申、吕、邓、随、许、唐、陈、蔡等中原姬姓国家对楚的监督,南有濮、越、罗子国等南蛮国家的侵扰。《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中讲到在楚武王时期,“蛮与罗子共败楚师,杀其将屈瑕。楚庄王初立,民饥兵弱,复为所寇。”可见楚国立国时周围群蛮之厉害。《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了楚子与其大夫右尹子革的对话时谈到了楚国建国的艰难历程:“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正因为如此,在后来楚国与晋国的对战中得到晋国的尊重。《左传》宣公十二年这样记载了晋人的对话,当郑皇戌预言楚军士气已丧,必败无疑时,晋国大夫栾武子却提出了相反的看法。结果邲之战楚国果然大胜晋国。楚国国君经常以祖先艰苦创业的事迹来教育国人,从而极大地鼓舞了后人,从而使之成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均有浓

文档评论(0)

pfenejiar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