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剩菜变染料,厨房垃圾的“逆袭”之路
垃圾围城中,食物垃圾占了很大的比重,特别是香港这个人口密度极高的城市,每天有超过3 600吨的食物被丢弃,到2018年,香港的三个垃圾堆填区将会相继爆满!而包括Eric在内的一群香港90后年轻人,他们去垃圾堆里把剩菜捡出来,买下菜市场的歪瓜裂枣等食材,回收咖啡厅的咖啡渣,然后把这些厨余垃圾变成了染料!这些小伙让我们相信,遇上对的人,垃圾也能变成宝贝。
很多年前,在大多数人眼里,90后一直带着备受争议的标签,比如“缺乏责任感”“以自我为中心”“非主流”……但是,随着90后的成长,他们一次次用行动证明自己是“玩得酷、靠得住”的新新人类。26岁的Eric就是这样一位有为青年,不当公务员的他,居然在厨房的垃圾桶里找到了“商机”。
“你堂堂一个大学生,竟然喜欢捡垃圾?Eric蹲在垃圾桶旁边,仔细地翻找着快??腐烂的蔬菜瓜果。身后传来收摊的大爷有些痛惜的责问。Eric转过头笑了笑,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被人质疑了。毕业于香港公开大学环境学理系的他,放着香港稳定的公务员不当,转身选择了一条杳无人烟的道路,非要“沦落”到菜市场,翻捡着世人眼里的垃圾,真正将学业与使命结合在一起,创立了香港第一所天然剩菜染坊“染乐工坊Dyelicious”工作室。
厨房垃圾变身染料轰动香港
在很多人眼里,捡垃圾是一种穷酸的行为,以至于很多环卫工人也不受尊重。如果一个大学生天天跑去捡垃圾,那肯定会遭受非议,“这个90后,你怎么不思进取,怎么就喜欢捡垃圾?”这是Eric最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只因为他真的很喜欢捡垃圾!
如果?F在有一堆又小又丑且不新鲜的蔬菜摆在你面前,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将它们扔到垃圾桶里去。而Eric就不同了,他会选择把它们带回实验室,还曾专门到垃圾桶“翻找”那些世人眼里的垃圾,比如洋葱皮、品相不好的紫椰菜、烂掉的白菜叶……来到他的工作室,你就知道这些“垃圾”可都是宝贝!茄子的紫色、白菜的嫩绿色、洋葱的白色……
由于整个工作室的“灵魂”来自于食物,他还给自己取了个酷到不行的名字――食物设计师。在Eric手里???这些厨房垃圾立马变成了天然染料,赋予一件美丽的衣裳或是丝巾以灵魂。比如用紫薯染的紫色,用红菜头染的红色,以及用菠菜染成的绿色袜子。
经过7年多的摸索,Eric的染乐工坊已经让6吨臭烘烘的厨房垃圾变成美丽无害的染料,而这件事自然也轰动了整个香港。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有2/ 3以上的城市被垃圾包围,1/ 4的城市已经没有了合适的场所堆放垃圾。在这其中,食物占了很大的比例。在香港,每年有超过3 600吨食物被丢弃,想一想那3 600吨食物垃圾,真的一点用处也没有了吗?难道这些废品,只有这个宿命?
用最笨的办法收集厨余
2010年的某一天,Eric参加一个回收婚宴剩余食物的活动,跟着小伙伴儿们回收食物,他突然想起在一本书上看到过,厨房垃圾能变成染料,立马来了灵感。“假如我把厨余变成染料不仅避免了浪费和环境污染,还能让它们物尽其用,这岂不是两全其美!”这个26岁的小伙子也没有料想到,让臭烘烘的垃圾变身成美好的染料竟然会变成他此后的事业。
刚开始的时候,E ric用最笨的办法收集厨余,到处去翻找垃圾箱,去过最多的地方就是菜市场了。连市场里的大叔大婶都认识他了,直言道,这孩子长的还行,就是人好像有点傻,捡菜叶子说能染布做衣裳,怕是得了失心疯。用钳子夹出泛着丝丝恶臭的瓜果皮屑,或是跟小伙伴跑去附近的菜市场蹲点,捡到一堆烂菜叶子就两眼放光,这就是工作室一开始的状态。面对外界的质疑,Eric却笃定而自信:“用不了多久,它们都能变成别人眼中的宝贝了。”
制作基础的颜色配方
理想很美好,但现实很残酷,失败可以说是家常便饭,因为香港关于厨余染的资讯特别少,国外的相关资料也不能尽信,而且由于没有老师做过类似的研究,所以无人可问,一切只能自己查资料然后摸索实验。这些食物之所以能变成染料,就是因为它们含有天然的色素。可是如何将天然色素提炼出来,却是一个难题。有时候,气候和食物的微小区别,制作时间把握不当,制作程序有一点点遗漏,都会导致失败。轻则串色,重则发臭,如果出现一点差错,小则染液串色,大则整桶发臭报销,只有重新到外边去“淘垃圾”。
把垃圾变成染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每次弄回原材料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消毒,再接着按颜色分类,最后用工具捣碎处理。整个研究下来,Eric发现坊间一些声称厨余染布的工作坊使用新鲜食材来制作,这样的行为无疑是本末倒置。但他没有被同化,而是始终坚持用厨余来做原材料,失败了无数次也没有气馁。
有时,为了调出自己想要的颜色,Eric只得一遍又一遍地尝试,如同烹饪美食般,一勺盐一勺糖地往盛着染料的锅里添加,经常一站就是一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