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教案精选.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隆中对教案精选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隆中对》教案 课型:新授课?????????????????????????????????????上课时间: 教材分析: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篇教学设计旨在立足文本本身,教师适度的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隆中对》出自陈寿的《三国志》,是人物传记的节选文章对刘备、诸葛亮二人会面的经过写得相当简略,核心部分是一篇才华横溢的对策──诸葛亮对刘备为“信大义于天下”而问“计”所作的回答这种“记言”的写法降低了文章故事的情节性,但却使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的远见卓识在汉末?“豪杰并起”的纷乱局势中得到彰显诸葛亮智者的形象是深入人心的,九年级的学生能够知道不少和他有关的成语、俗语、故事,这给教学带来了方便但文中涉及的历史常识、文言形式则给学习制造了障碍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如:信、然、用......,培养文言语感 2、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脉络抓住“诸葛亮对策要点是什么、提出了哪些战略方针、根 ???据是什么”三个问题,揣摩文意 3、掌握文章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人物的方法 4、认识诸葛亮特有的精神个性,领会诸葛亮宏韬伟略和超群才干,欣赏和仰慕历史天空永恒星座的光彩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分析理清诸葛亮一番话的核心?方针?依据 难点:掌握文章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引导法、提问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5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1、积累文学常识 ??????????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3、一、二段翻译 教学过程: 一、各具特色,异样导课 ????易中天教授品三国时说:“千古奇文《隆中对》,为当时穷途末路的刘备点燃了希望之灯,也为诸葛亮自己找到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究竟这对君臣是如何结缘的,诸葛亮又是如何点亮了刘备的希望之灯,让我们一去文中寻找答案(板书:《隆中对》) 二、各显神通,个性授课 (一)资料链接 ????作者简介: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西晋安汉(现四川南充)人,史学家,二十四史中《三国志》的作者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入晋以后,历任著作郎、长平太守、治书待御史等职280年,晋灭东吴,结束了分裂局面陈寿当时四十八岁,开始撰写并《三国志》历经10年艰辛,陈寿完成了流传千古的历史巨著《三国志》 《三国志》是一部纪传体三国史,记载三国时期(公元220年——公元280年)魏、蜀、吴三国的历史共六十五卷,书中有440名三国历史人物的传记,全书共65卷,36.7万字,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陈寿在公元268年至273年间撰写了《诸葛亮集》,而《隆中对》应该是太康十年(公元290年)陈寿完成的《三国志》中《诸葛亮传》的主要内容,因此可以肯定,陈寿是听别人转述后整理出来的《隆中对》,至于当时到底都有谁,就不好说了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东汉与西晋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主要有曹魏、蜀汉及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中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形成了三国鼎立的雏型220年曹操之子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重建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驾崩,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恢复国内生产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鼎立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后期曹魏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氏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国号“晋”,史称西晋,曹魏亡280年,西晋灭亡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 (二)背景介绍:练习册P67页,由学生介绍 (三)预习检查:课件展示练习册第一题(分5张展示,加减分),然后出示答案,最后动笔核对练习册 (四)朗读课文:1、学生听教师朗读,解决预习中的难字 ????????????????2、学生同桌间齐读,注意节奏断句,要求读准每一个字 ????????????????3、比赛: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号大分多,错一字根据学生号码减一分,不够变负分 (五)翻译课文前2段: ??????方式:小组合作??????小组派人汇报(按组员序号,号小分少) ???

文档评论(0)

tazhiq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