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元代陶瓷雕塑时代特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景德镇元代陶瓷雕塑时代特征      摘要:元代,景德镇瓷质胎釉的洁白青幽,致密坚硬的性能,客观上为工艺技术的精微、细腻的制作提供了优越的材料应用条件。特别是解决瓷胎骨质配方之后,更有利于陶瓷造型的精雕细刻。在这种技术因素之外,形成景德镇元代陶瓷雕塑讲求精巧之风,主要还是受中亚、西域以及藏传佛教文化影响,将许多繁复、华丽、细腻的装饰造型格调吸纳、转化,形成元代特有的陶瓷雕塑精致的塑造品位,提升了陶瓷造型工艺美的特质。   关键词: 陶瓷 景德镇 元代雕塑 青白釉 时代特征      一、以景德镇为中心的元代陶瓷雕塑状况      中国陶瓷雕塑发展至元代,中国各地的诸多窑场受连年战火的摧残大多停烧,少许在萧条中飘摇。惟独景德镇处于偏僻的江南山区,免遭战火的侵扰,不仅维持了原有的生产力,而且以开放的姿态汇集了全国各地来的能工巧匠,使瓷业更加繁荣和进步。元人蒋祈在《陶记》中说:“景德镇陶,有窑三百余座,”可见元代时期景德镇瓷业的兴盛。加之元代景德镇又设有“浮梁瓷局”专事瓷器贸易,枢府窑,又为皇室提供优质瓷器,客观上对提高景德镇制瓷工艺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由于上述各种社会因素的促成,元代瓷业发展最显著的特征是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其制作的瓷器,在全国起着独领风骚的作用。   景德镇瓷业中心地位的确立,对中国陶瓷雕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为陶瓷雕塑是这一中心地位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宋代景德镇窑陶瓷雕塑,多为青白釉装饰,制作上比较注意精雕细刻,讲究文质纤巧的风格,但仅重视瓷器的外在形式表现,忽略了瓷的内在质量。因而,宋代陶瓷雕塑虽形式丰富、精致,然由于胎质粗松,在高温下容易变形,往往造成陶瓷雕塑制造上先天不足,难以完美的窘境。元代景德镇采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的方法从根本上改变了瓷胎性能,提高了烧成温度,使胎质更加坚硬细密,大大减少了瓷胎造型变形,脱断现象。制胎工艺进步,为陶瓷雕塑的精雕细刻和塑造形象的完整,开拓了更为广阔的表现空间。   景德镇陶瓷雕塑的表现形式十分丰富,单件制品与器物类装饰制品都较宋代有所变化、派生出许多新品种。表现出对空间把握的能力较前代更为提高。元代的单件制品如:瓷俑、佛像、在继承前代传统的技艺基础上,进一步把握了所塑形象的特征,达到了一个新的表现境界。如佛像雕塑品,前代表现形式多取正面端庄式,左右对称,少有变化。至元代则饶有多变,佛像姿态出现了侧身面像,回眸、顾盼等文人气十足的心象大有展现。浮雕的制作在宋代的基础上又有发展,出现了器物开光形式固定表现区域的浮雕装饰形式,颇有西域伊斯兰陶器文化特色。浮雕的制作,在元代又因明器和大量实用、摆设品的丰富需求,日益精细,成为相对独立,呈主流审美形象的雕塑形式。元代红釉谷仓上的浮雕就属这种例子。另外,镂雕的制作更为精进,与浮雕和器物造型结合成为复杂而又精致的工艺性特强的雕塑制品,有向贵族化审美情趣发展的趋势。   元代观音像的塑制堪称中国陶瓷史上的旷世一绝,出土于北京元大都遗址的景德镇产《青白釉瓷观音》,是一件极其精致细腻的制品。此像高67厘米,头顶宝冠,上饰精美花卉,发式刻划整齐,面部丰满、眉目清秀、微含笑意。其身着薄衫,满饰复杂多变的璎珞纹,裸胸露足,一臂自然扶座,一臂斜枕于膝,呈端庄坐姿,慈祥和蔼。雕塑手法生动、洗练,繁简有度。璎珞、花饰、衣纹均是徒手捏制,拼接而成,是模印、捏塑结合塑制的精典之作,为藏传佛教梵式造像的典范。   反映元代杂剧,戏曲兴盛的瓷塑瓷枕,其雕塑技艺极其复杂,传递出元代崇尚繁复细腻,多变直观的审美心理。象青白釉广寒宫枕,陶瓷雕塑技法聚于一体。宫殿门框、窗栏以透雕法雕制,君王、待从、宫女用圆雕塑制,栏杆、殿宇用浮雕图饰,待各类部件完成,又需根据宫殿形制将建筑模型和人物组装、安置到位。此枕繁复叠套、精细入微的工艺史无前例、堪称一绝。采用如此技艺塑造的瓷枕,也有宋代的那种孩儿枕和祝福枕等内容,与广寒宫枕一样,雕塑复杂而精细,反映出元代瓷塑装饰化倾向。   青白釉瓷塑虽然在元代的景德镇仍是主流,但青花釉里红、红釉等瓷塑装饰化的突显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发展现象。出土于景德镇市郊凌氏墓的红釉瓷俑,是元代晚期制品。这批瓷俑一反模具制作的方式,均实心塑造,一次性烧制成品。头冠衣饰全红釉装饰,执笏拱立。人物举止雅拙,承唐宋时期民间泥塑遗风。另外,带有民间生活用具特色的模型也有塑制,如瓷磨、农具、笔架等显露出对汉代模型制作的继承和发展。上述现象,说明元代陶瓷雕塑是朝气蓬勃地发展,它不排斥任何审美塑造,更具多元集合特色。      二、景德镇元代陶瓷雕塑时代特征         元代以开放的姿态更多地吸纳了中亚、西域文明,给景德镇陶瓷雕塑提供了多元化发展空间。宋青瓷雕塑继续烧造,“枢府瓷”印纹浮雕装饰的出现,青花、釉里红的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