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假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医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类假鼻疽伯克霍尔菌 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 病源学 由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感染所致的地方性传染病 ,是热带地区的人兽共患病,发病区域一般都在北纬20°至南纬20°之间。 主要因接触污染的土壤或水而感染。 本病一般性散发,无明显季节性。 主要表现为化脓性病灶播散所致的暴发性败血症,或有肺部空洞的慢性结核样疾病 。 病源学 类鼻疽杆菌( pseudomallei) 革兰染色阴性,与鼻疽杆菌同属单胞菌,两者的致病性、抗原性和噬菌体敏感性均类似。 有鞭毛,无芽胞,无荚膜,需氧,在普通培养上生长良好。此菌对多种抗生素有自然耐药性。 可产生两种不耐热毒素,即坏死性毒素和致死性毒素,可使豚鼠、小鼠、家兔感染而致死。 此菌产生的内毒素,耐热,具有免疫原性。 羊、马、猪和啮齿类动物都可能感染本病,但它们与人一样,都是偶然宿主,维持本病流行的连续性作用不大。 病源学 类鼻疽杆菌有独特的生长方式,可产生细胞外的多糖类,在培养中细菌集落陷于大量纤维样物质中。 病源学 在血平板和中国蓝平板上均可生长,在MH平板上不形成色素。 从孵育箱中取出平板时有杨桃味,48小时味道更明显。 由于该菌容易通过气溶胶传播,应避免开盖嗅其味道。在血平板上经过35℃培养24小时可见光滑的小菌落,48小时可见溶血环,菌落不透明,粗糙,呈灰白色,中心厚实,凸起,边缘平坦,有不规则皱褶。 病源学 触酶和氧化酶阳性,吲哚阴性,动力阳性,不发酵葡萄糖,能分解乳糖、麦芽糖、甘露醇,还原硝酸盐,且能在42℃生长。 用rRNA基因(rDNA)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RFLPs) 将同一血清型类鼻疽菌株进行基因分型,是对血清分型的一个有力补充,提供了一种敏感性高、重复性强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工具。 病源学 在组织中细菌被放射线排列的纤维样物质所包围,这些纤 维样物质是限定完好的糖质管状物,细菌由其糖质保护,不能被吞噬细胞有效吞噬,故常发生慢性感染。 在急性败血性类鼻疽患者,病菌全身性播散,主要在肺、肝、脾和淋巴结内,多数小脓疡可融合,肺部可形成空洞。类鼻疽时的内脏脓疡在脾脏者近75 %、肝脏约45 %、肾脏超过10 % ,偶见于前列腺。75 %的病人有多脏器病变。 病源学 慢性类鼻疽最常侵犯肺部和淋巴结,中心坏死,周边有肉芽肿形成。 急性或慢性肉芽肿性类鼻疽病灶都不是组织特异的,有不同量的嗜中性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巨细胞。 尸解组织中可检出无数的革兰阴性杆菌,细胞内或细胞外,单个或成链排列。 流行过程基本环节 传染源:热带地区的人兽共患病,感染来源主要是流行区的水和土壤,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在流行区的水或土壤中很常见,不需要任何动物作为它的储存宿主。 传染源以往认为与野生动物有关,如鼠类,但迄今尚无足够的证据。病人作为本病的传染源意义较小。 流行地区:其流行于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北部,及我国雷州半岛、海南等热带地区。 流行病学特征 本病潜伏期一般为3~5天,但也有感染后数月、数年,甚至有长达20年后发病,即所谓“潜伏型类鼻疽”,此类病例常因外伤或其他疾病而诱发。 治疗 病情一般较为严重,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 甚高。 该细菌培养非常不易,故而明确诊断很困难。 该细菌对于多数抗生素具有耐受性,目前明确的比较敏感的抗生素为亚胺培南。 一般均采用泰能,而非国内仿制同类药物才有效,且其治疗周期较长。 病例 患者男,48岁,海南省三亚市居民,反复发热1月余,右上腹疼痛伴黄疸1周。 病史:患者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7.8℃左右),伴寒战、大汗,咳嗽,有少量白色稀痰,之后反复出现发热。1周前患者感觉右上腹隐痛,并逐渐出现皮肤及巩膜黄染。有2型糖尿病史。 病例 ??入院查体,体温36.9℃,腹部柔软,右上腹轻压痛,无明显反跳痛,腹部无包块,肝、脾未触及。腹部CT提示肝脏多发感染病灶,诊断为肝脓肿。 入院后患者间断性寒战高热,体温最高达39℃。先后采血培养5次,均提示有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生长。 使用亚胺培南1 g/8h,共18天; 其间加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 g,1次/8h 2周。 出院前采血培养为阴性,腹部CT示肝叶病灶基本消失。 病例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对氨苄西林、替卡西林、头孢唑啉、头孢西丁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100%,对复方磺胺甲公式唑的耐药率超过55%,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分别为15.8%和18%。目前没有发现对亚胺培南耐药的菌株。 推荐的治疗方案为初始采用头孢他啶或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10~14天,以后改为口服磺胺3~6月,若对磺胺过敏,可选用多西环素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最后 这种细菌会用一种毒性蛋白(这种毒性蛋白看来类似于大肠杆菌所用的一种毒性蛋白)来感染多种多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