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曼殊的浪漫主义情怀.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曼殊的浪漫主义情怀   [摘 要] 苏曼殊在世人眼中是一个多才多艺之人,同时也是一个充满传奇与矛盾色彩的人物,他厌倦尘世曾数次剃度,但是身披袈裟的他内心却没有皈依佛门,他不遵守佛门戒律,放荡不羁,追求爱情,向往自由,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他的浪漫情怀可以从其作品、人生行状、对英国浪漫诗人拜伦和雪莱的崇拜中得以表现。   [关键词] 苏曼殊;亦僧亦俗;非僧非俗;浪漫      苏曼殊(1884―1918),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他能诗擅画,通晓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种文字,可谓是多才多艺。苏曼殊原名戬,曼殊是其法号。苏曼殊的父亲是中国广东人,长年在日本的横滨经营茶叶生意,母亲是日本人。苏曼殊出生于日本的横滨,母亲生下他三个月后就离开了,由于母亲的离去,再加上出生于异域,苏曼殊的童年可以说是凄惨的,他经常遭受家人的冷眼,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甚至生病以后还被扔到柴房。这些特殊的经历,让小小年纪的苏曼殊就看破了红尘,厌倦了尘世,从而遁入空门。   僧衣下的浪漫行径   苏曼殊的一生可谓是短暂的,但是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却充满了传奇的色彩。他一生数次剃度出家,有着自己的法名与法号,从表面看,其似乎是一个僧人。其实不然,在其僧衣的下面,苏曼殊更多表现出来的不是对佛理的信仰,而是一种放荡不羁与浪漫主义情怀。他是一个浪漫主义者,热爱生命、热爱自由,追求爱情,但由于自己不幸的人生而厌弃社会。他虽然出家,但却不受佛门寺规的约束,在寺院与红尘间自由穿梭。其实苏曼殊最初的出家并不是真正想皈依佛门,而是为了谋生的需要,出家之后,其浪漫的本性并没有改变,这一本性在其诗文中可得以反映。“落日沧波远岛滨,悲笳一动独伤神。谁知北海吞毡日,不爱英雄爱美人。”(《落日》)“公子才华迥绝尘,海天廖阔寄闲身。春来梦到三山未,手摘红樱拜美人。”(《步元韵敬答云上人》)这些诗句展现了苏曼殊的浪漫之情。另外,苏曼殊还以自己的初恋为题材创作了爱情小说《断鸿零雁记》,在这部小说里,苏曼殊描写了令人刻骨铭心的悲剧性爱情,使不少痴男怨女潸然泪下。   苏曼殊不仅以诗作抒发自由浪漫的心灵,而且他的这种浪漫之情还表现在他的绘画中,他的画作有很多是对高山、流水、青松的描写,在这些画作中透露着一种宁静优美之意,“始夜枫林初下叶,清秋弦月欲生华;凉凝露草流萤缓,云断西峰大火歇。藏壑余生惊逝水,迷津天上惘星木差。兴亡聚散经心地,商柳萧森隐荻花。曼殊写王船山诗意”。 这是苏曼殊名画之五《清秋弦月图》的画跋,初刊于1907年8月10日《天义报》第五期。   苏曼殊表面信佛,其实内心并不信佛,在苏曼殊的生命世界中佛教并不是其思想的根本,佛理也不是决定他人生选择的第一要素,而自由与爱,才是他思想的核心,才是在他的思想中占较大比重的东西。因此,决定苏曼殊人生选择的是魏晋士人的那种洒脱和自由。就像其诗歌中所描述的“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 无端狂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似冰”(《七绝#8226;过若松町有感示仲兄》)。 这几句诗展示了其极度洒脱甚至放荡不羁的行为。   据章太炎的《曼殊遗画弁言》记载,苏曼殊在日本“一日饮冰五六斤,比晚不能动,人以为死,视之犹有气,明日复饮冰如故。”[1]由于过度的贪吃以及无休止的暴饮暴食,再加上他所食用的食物大多是高热量的,从而导致其患上了严重的肠胃病,最终不治身亡。苏曼殊之所以会有如此行为,他早年的好友陈独秀认为他是因“世道污浊,遂起厌世之心理。因而采取自杀策略,所以乱吃以求速死”[2]。   1908年,苏曼殊曾经在杭州的白云庵暂住,寺院的主持意周和尚曾经描述过苏曼殊在那里的情形:“苏曼殊真是个怪人,来去无踪,他来是突然来,去是悄然去。他们吃饭的时候,他坐下来,吃完了顾自走开。他的手头似乎常常很窘,常向庵里借钱,把钱汇到上海的一个妓院去。过不了多天,便有人从上海带来许多外国糖果和纸烟,于是他就不想吃饭了。独个儿躲在楼上吃糖、抽烟。他在白云庵,白天睡觉,到晚来披着短褂子,赤着足,拖着木屐,到苏堤、白堤去散步。有时直到天亮才回来。”[3]从这段描述中可见苏曼殊在“色”与“食”方面的人欲之强烈以及其放浪不羁的行为。   “初,玄瑛(苏曼殊的学名)之居东也,与章炳麟、刘师培最交厚,寻章、刘以私撼失欢,师培夫妇颇迁怒玄瑛。及师培为中?事发,众论哗然,独玄瑛皎然物外,不可得而磨涅也。……是年秋,复居西湖白云庵。”[4]这里讲的是苏曼殊对刘师培投靠满清人物端方之事的态度,苏曼殊之所以能够对刘师培投靠满清之事“皎然物外”,也许是对刘氏作为与自己同一类浪漫气质之朋友的了解所致。其实刘师培更是一个诗性风流的人物,这可以从他的诗作《金陵城北春游》[5]中看出。   旷眺怡素忱,清遨濯尘轨。俊风嘘喧柔,宿莽演繁祉。   嘤嘤止灌郦,啾啾?n林雉。蹊纡疑绝踪,径险凛折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