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运河安徽段遗址出土瓷.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隋唐大运河安徽段遗址出土瓷   隋唐大运河(通济渠)安徽段遗址坐落在安徽省泗永公路之下,泗永公路就修建在隋唐大运河河道遗址之上。隋唐大运河起点在河南荣阳市板诸黄河口,经河南、安徽、江苏18个县市,最后在江苏宿迁市古泗州汴河口入淮河,全长650公里。通济渠始凿于605年,湮塞于1325年,安徽段遗址全长170多公里,坐落在安徽省淮北市和宿州市境内。   20世纪80年代,通济渠遗址沿线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偶尔于遗址上挖到一些文物,有瓷器,也有铜器,较多的是瓷器。群众挖到这些东西认为很不吉利,随手就砸碎扔掉,挖到的铜器也被当作废铜烂铁卖掉了。90年代以后,通济渠遗址沿线出现修路热潮,河南、安徽、江苏诸省先后分别在原公路基础上大力整修公路,一些地下遗存被翻到地面。修路现场出现了很多碎瓷片引起了河南省文物小贩的注意,他们进入安徽开始大量收购。随即当地群众在利益驱动下蜂拥而上,三五人结成一伙,沿遗址一线大肆挖掘,遂引起地方相关部门重视和整顿。1999年5月,安徽省考古研究所和淮北市博物馆组队在滩溪县百善镇古柳孜码头进行了考古发掘(图1),发现一处石构建筑物遗址和一批沉船(图2),出土大量唐宋时期的陶瓷文物(图3),涵盖20余座窑口,被评为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1年,柳孜遗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隋唐大运河遗址出土的瓷器时代跨度很大,窑口众多,品种繁杂,收藏圈里把这批东西称为“隋堤瓷”或“大运河瓷”。这里出土的瓷器由于生成环境相似,器物表面特征也大都一样,目测鉴别比较容易。当地许多挖宝的群众几年下来几乎个个练就了一双鹰眼,多成了“隋堤瓷”的鉴定专家,当然也不乏售卖赝品瓷的浑水摸鱼者。   通济渠遗址上原先有堤坝,当地群众叫它“隋堤”,遗址出土瓷因此被群众叫成了“隋堤瓷”。自1997年以来,遗址沿线出土的隋、唐、五代、北宋、南宋、元代瓷器数量之多,窑口之全,品种之丰实,令人咂舌。据不完全统计,大约在十数万件之多。“隋堤瓷”面世以来在京、津、冀、苏、鲁、豫、皖、沪、浙等地颇有影响。现撷取部分“隋堤瓷”予以介绍,供大家研究:   隋青釉莲瓣纹刻花碗 直口,圈足,斜腹微弧,腹较深。青釉满施内外,釉面较光洁,有少量流釉现象。胎体灰青,质地细腻,结构较紧。纹饰为刻花莲纹,线条流畅优美。通高9.6厘米,口径15.3厘米,底径7.5厘米。现藏中国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图4)。   隋淮南窑黄釉莲瓣纹四系直口罐 直口,球腹,平底,肩有四系。黄釉,釉质较粗,施釉不均匀,有气泡孔以及因流釉、飞釉而形成的花斑,外釉不及底。胎质为夹砂粗灰黄色。肩部饰二道弦纹,弦纹下饰二层刻花莲瓣纹,线条流畅自然。通高29.8厘米,口径19.1厘米,底径15.9厘米。现藏中国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图5)。   唐巩县窑绞胎枕采用绞胎贴花法制作,即用白、褐两色泥料相问揉和在一起,然后按需要切成泥片贴干器胎的表面。枕而及四周贴褐色木纹。长14.5厘米,宽10.4厘米,通高6.9厘米。现藏中国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图6)。   唐寿州窑黑釉枕 长方形,中段内凹,四角四边圆收,平底。通体施黑釉,釉层较厚,肥润均匀。造型规整,做工精细,素面无纹饰。长15.3厘米,宽11厘米,高5.2厘米。安徽省宿州市西关步行街通济渠遗址发掘出土,现藏宿州市文管所(图7-1)。隋唐大运河博物馆还藏有一件唐寿州窑黄釉划花纹枕,长16-8厘米,宽14厘米,通高6.9厘米(图7--2)。   唐绿釉祖 阳具造型。褐釉泛绿,施釉不及底,釉面无光泽。胎体灰青夹砂,龟头为线刻,线条流畅自然。有使用痕迹,是实用器(图8)。通高14.5厘米。1997年民间征集,私人收藏(编者注:从与淄博、西安等地出土陶瓷祖比较来看,此件绿釉祖为宋代的可能性较大)。   唐巩县窑白釉双系罐 大口内敛,圆鼓腹,双系,平底。器身施白釉不到底,釉面均匀白净。胎体色白细腻。造型规整,做工精细。高14.4厘米,口径15.7厘米。私人收藏(图9)。   五代长沙窑云气纹执壶 撇口,长颈,弧腹,圈足,长流。外施釉不到底,釉层较薄,无光泽。胎灰白有夹砂,较细。纹饰抽象,似一团云气,又似一株柳树,色青绿。通高22.7厘米,口径7.2厘米,底径8.5厘米。1999年濉溪县铁佛镇征集,现藏中国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图10)。   宋湖田窑葵口缠枝花卉纹影青碗 葵口,弧腹内收,圈足。器内刻划缠枝花卉纹,线条流畅自然,纹饰生动优美。通体施影青釉,釉面均匀细腻,釉色光洁明亮。口径19.8厘米,底径5.1厘米,高6.9厘米。私人收藏(图11)。   宋吉州窑剪纸贴花盏 敞口,弧腹,圈足。灰褐色釉,内满釉,外施釉不到底,釉层较厚,釉面有点状窑变现象。胎灰白,较细密。内有剪纸菱形纹饰,呈“品”字形对称排列。口径11.3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