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台六小学的百年旧事
年深岁久,时过境迁,青岛台东六路小学走过了百年的风雨历程。抚今追昔,无论是历史记载镜头,还是幕幕现实景象,无处不体现着这所百年老校的浩然,正气、严谨与精诚。
青岛台东六路小学创建于清朝光绪28年,即1902年,正值中国废除了长达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之后实行新学制的第一年。当时的青岛正值德占时期,校名为台东镇小学堂。据悉,学校成立之前,此处为德军弹药库。
邓恩铭的教员身份
1914年日德宣战时,学校停办,至1915年3月复学。校名为台东镇公学堂。日本占领当局命令学校必须贯彻它所规定的教育宗旨,归纳为“化民为俗”四个字,意思是化中华民族之民为日本人的奴隶,教学特别注重日语。1922年,北洋政府把青岛命名为胶澳商埠,1924年,学校更名为公立台东镇两级小学校,当时学校有教室7大间,办公及杂用室6间,宿舍1所,教职员12人,学生总数265人,张春峰先生任校长。
在12名教职员中,有一名23岁的教师,叫邓恩明(即邓恩铭),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是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山东、青岛地区党的创始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1922年底,邓恩铭接受党的调派来到青岛,他以东镇小学教员的身份为掩护,从事党的组建工作和地下革命活动。资料记载,1925年1月,台东镇小学教员瞪佑民(即邓恩铭),学生王平一、贺启元等成为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
1929年4月,青岛特别市成立,直属南京国民政府管辖,直至1937年。这期间,校名改为:市立台东镇小学。1930年经市教育局核定,学校制定的校训为”忠诚敬恕”四个字。1931年2月,王振甲校长就职,这一年学校有教职工117名,其中幼稚园一个班,44个小朋友,这是目前见到的青岛有关幼稚园的最早记载。
与革命有关的岁月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全体师生肃立、下半旗,表示要为国雪耻;当抗日战报传到学校,师生们高唱抗日歌曲,高举小三角旗走向街头;为支持抗日,学生们还把节省的钱买成慰问品、做成慰问袋,与热情的慰问信一道寄往抗日前线。“抗日救国”煞时成为学校教育的主流。抗日爱国的热潮在学生心中埋下了革命的火种,不少学生从这里走向革命,为抗战胜利,为民族解放斗争做出重要贡献。梅山四姐妹就是其中的主要代表。
1936年毕业的马绪登说:“回想当时学校的教育,首先是学校领导从总的方面进行的。学校领导利用朝会、升旗仪式等全校集合的场合,可以说是逢会必讲。记得管资梁校长在全校大会上高声疾呼,敌人的铁蹄,已经踏破我们美丽的大好山河;敌人的魔手已经扼住了每个同胞的咽喉,我们再不挣扎,性命就很难保住……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句句掷地有声,扣人心弦。再一方面是教师们更加细致地结合各科教学进行抗日救国教育,音乐课、语文课、各项课外活动,都贯彻着抗日救国教育。”
百年校舍的无奈拆除
1902年,创建时期,校舍的正门和“E”字平房,都系德国建筑。1933年6月,学校扩大了办学规模,又增建成“工”字形木质二层教学楼一座。西横楼上下有校长室、办公室、图书馆、宿舍等15间,正中楼和东横楼上下有教室12间。新教学楼地势高耸,屋宇轩敞,容积宽大,光线充足。当时,学校设有校长室、教务处、训育处、事务处,校容整洁,秩序井然。学生每天身着统一制服入校,并在门口一人多高的立镜前整理衣帽。1984年7月,学校拆除了历时半个世纪的木制教学楼。
带着学校几代人创下的历史辉煌,古老的台东六路小学平房古旧,腐朽破烂,先前的沙土操场尘垢飞扬,落后的校园环境已经远远滞后于疾驰腾飞的教改大潮,故此,经过专家和校方的多次斟酌商议,2000年1月1日,百年校舍宣布拆除,至此,已经完成其百年使命的古旧校舍永远地载入了史册。
舰船模型扬名海内外
1953年,学校成为山东省青岛师范附属小学,青岛师范学校加强了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和帮助。1955年,又恢复了原校名。期间,学校课外活动开展甚好,1953年成立了舰船模型小组,年轻的刘钊老师出任总辅导员,组织创作的泥塑“保卫祖国”的舰模在全市儿童手工劳动作品展览会上获优等奖。
1956年,创作了木质“船的发展史”(包括独木舟、木筏、竹排,帆船、轮船、鱼雷快艇,炮舰、潜水艇、战列舰、巡洋舰、航空母舰等),此套舰船模型还赠给了德国儿童,还从德国得到了回赠的一艘帆船。当时,《国防画报》用五、六幅照片报道了学校舰模小组的活动情况。上世纪60年代,舰模小组的作品在全国及省、市少儿科技作品展览会上获奖。1978年,学校舰模小组再度制作出一套“船的发展过程”舰船模型(共13只),并在全国青少年舰模比赛中获一等奖。
4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