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药理学课件 18
镇 痛 药;概述;痛觉生理
由于伤害性刺激引起组织释放一些致痛物质(如K+、H+、5-HT、组胺、缓激肽、前列腺素等),作用于神经末梢,产生痛觉传入冲动而致疼痛。
; 躯体疼痛分两类:
快痛(剧痛):(Fast pain, acute pain, sharp pain)
尖锐而定位清楚的刺痛,刺激时立即发生,撤除刺激立即消失。
主要由有髓鞘的Aδ-类纤维传导,其兴奋阈较低;由新脊髓丘脑束经内囊投射到大脑皮层中央后回的第一感觉区。
;慢痛(钝痛)(chronic pain, slow pain, blunt pain)
定位不明确的烧灼痛,发生较慢,持续时
间较长。
由无髓鞘的C-类纤维传导,其兴奋阈较高,
由脊髓丘脑束经直接通路或网状结构的多突
触通路、中脑中央灰质,上行到丘脑的髓板
内核群,投射到大脑的边缘叶和第二感觉区
域。; 与疼痛传导有关的神经递质和调质:
许多物质参与了痛觉信号的传递和调控过程,包括:
神经肽类: P物质(SP)、神经激肽(NKA、NKB)
经典递质类:Glu、GABA、5-HT、NA、腺嘌呤.
阿片肽类(opioid peptides)亮氨酸脑啡肽、甲硫氨酸脑啡肽、β-内啡肽、强啡肽、内吗啡肽等。 ;
最早使用的镇痛药来自罂粟蒴果浆汁的干燥物阿片(opium)
1806年,德国药师Sertüner提纯出吗啡
1832年,Robiquet发现甲基吗啡(可待因)
1874年,二乙酰吗啡(海洛因)合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合成了哌替定、美沙酮
等一系列具有吗啡样作用的药物,具有强大的
镇痛作用,可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疼
痛。;第一节 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吗啡(Morphine)
【构效关系】:;二 阿片肽;1975年陆续在人和动物体内找到了内源性吗啡样物质—脑啡肽(enkephalin)等,他们具有吗啡样镇痛作用,且可被吗啡拮抗药所阻断,这些内源性吗啡样物质的发现,为吗啡的受体学说奠定了基础。
1992年,阿片受体分子首次克隆成功,阿片类药物通过受体产生药效获得充分证据;2.有关研究现状:
现已发现体内存在多种内源性的可与阿片受体结合而发挥镇痛作用的肽类物质, 统称为内源性阿片肽.
甲硫氨酸脑啡肽(Met-enkephalin)
亮氨酸脑啡肽(Leu-enkephalin)
β-内啡肽(β-endorphin)
强啡肽A、B(Dynorphin A、B)
内吗啡肽 I、II(Endomorphin I、II)
阿片肽在CNS和外周均有分布
在脑内,阿片肽分布与阿片受体的分布比较一致;三 阿片受体;(2) 分型
现有资料表明:脑内主要存在3类阿片受体:即μ、κ、δ。
其中:
μ受体分μ1、μ2,372AA
δ受体分δ1、δ2,380AA
κ受体分κ1、κ2、κ3,400AA
阿片受体-阿片肽组成机体的抗痛系统。
吗啡是完全的μ受体激动药。
;;;阿片受体-阿片肽组成机体的抗痛系统。
;四 耐受性和依赖性;身体依赖性:
长期使用依赖性药物将使机体产生一种适应状态,这时必须有足够量的药物,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状态,若突然断药,生理功能就会发生紊乱,出现戒断症状。;精神依赖性
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所造成的一种精神状态,有时也包括身体状态,它表现出一种强迫要连续或定期用该药的行为和其它反应,为的是要去感受它的精神效应,或是为了避免由于断药所引起的不舒适。;耐受性和依赖性产生机制:;药品滥用(drug abuse);药物依赖性和药物滥用Drug dependence and drug abuse;麻醉药品的管理和使用:
国际三大公约:
《1961年麻醉品单一公约》
《1971年精神药物公约》
《1988年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公约》
国内三大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03)》
《麻醉药品管理办法(1987)》
《精神药品管理办法(1988)》;镇痛药的使用原则:
因为疼痛的性质和部位是很多疾病的重要表现和诊断依据,在诊断未明时,不宜轻易使用镇痛药,以免掩盖病情,贻误诊断和治疗。;五 吗啡;⑵ 镇咳:直接抑制咳嗽中枢,使咳嗽反射减轻或消失。
⑶ 抑制呼吸:治疗量吗啡可降低呼吸中枢对血液CO2张力的敏感性和抑制桥脑呼吸调整中枢,使呼吸频率减慢,潮气量降低;剂量增大,抑制作用增强。急性中毒时呼吸频率可减至3-4次/分,最后呼吸停止,这是吗啡急性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⑷缩瞳:兴奋支配瞳孔的副交感神经。中毒时瞳孔缩小,针尖样为其中毒特征。
(5)其它:
兴奋延脑CTZ→恶心、呕吐。
抑制下丘脑释放:
促性腺释放激素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