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辐射防护(基础)0
e- e+ 入射光子 ° ° ° ° ° ° ° ° ° ° 电子对生成效应示意图 第三节射线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 续) γ射线的吸收 一束γ射线垂直进入介质穿过厚度 X 后其注量率为与入射注量率I0 的关系式: I= I0 e-μ x ,其中μ为该介质的线性吸收系数, 其单位为 cm-1它表示γ射线穿过单位厚度物质时发生相互作用的概率 ( 或被吸收的概率) ,它包含光电效应, 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效应总贡献。三种效应的作用概率与入射光子的能量和介质的原子序数有关。 γ 光子能量高,吸收系数值减小,z值大介质密度大,吸收系数也高。 第三节射线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 续) 4, 中子与物质的相应作用 中子不带电不能引起物质的电离或激发,但不受核库仑场的影响,即使低能中子也可深入到原子核的内部,同核产生弹性和非弹性散射或其它核反应,导致中子在物质中被慢化和吸收,并产生一些次级粒子,如反冲质子、γ射线、α粒子以及其它带电粒子等这些粒子都具有一定的能量继续同物质发生各自相应的作用,导致物质原子发生电离和激发, 因此中子也是一种电离辐射。 中子与原子核的作用分为两类: 一是散射, 与原子核发生弹性和非弹性散射并产生反冲核; 二是被俘获,与原子核形成复合核后,可能发射一亇或多个光子或发射一个或多个粒子而回到基态, 蜕变而产生其他次级粒子。 第三节射线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 续) 中子散射: 中子与靶核发生弹性散射时,靶核没有发生状态变化,散射前后中子与靶核的总动能恒对靶核为氢核且对心碰撞时, 中子把它的全部动能转移给了氢核 。 在非弹性散射时, 中子部分动能量被反冲核吸收,反冲核可能处于激发态,这时不仅有中子出射,而且会有γ射线发射, 如中子与碳原子核会产生 4.43 MeV的γ射线。中子引起的其它核反冲中还会有质子和α粒子等发射出来,这些次级粒子在物质中通过电离效应损失其能量。 第三节射线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 续) 中子俘获 中子进入原子核形成复合核后可能发射一个或多个光子,也可能发射一个或多个粒子而回到基态前者称为辐射俘获, 而后者则相应于各种中子核反应。 1H + n 2H + γ 6Li + n 3H +ε 有几种重核如 U-235 俘获中子后会分裂成二或三个较轻的原子核, 同时放出 2-3 个中子以及很大的能量约 200MeV, 这就是裂变反应。 第三节射线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 续) 三, 辐射探测的原理和主要探测器 利用辐射在气体、液体或固体中引起电离、激发效应及或其他物理化学变化进行核辐射探测的器件称为辐射探测器。 辐射探测的基本过程: *辐射粒子射入探测器的灵敏体积; *入射粒子通过电离、激发或核反应等在探测器中沉积能量; *探测器通过各种机制将沉积能量转换成某种形式的输出信号。 第三节射线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 续) 1,气体探测器:以气体为工作介质,由入射粒子在气体中产生的电离效应或核反应引起输出信号的探测器。 带电粒子在气体中产生一离子对所需的平均能量W称为电离能。对不同气体一般W大约在30ev上下。若入射粒子能量为E0,当其能量全部损失在气体介质中时,产生的平均离子对数 N= E0 / W。 典型的气体探测器。原子能级图1-1.doc 根据在计数管上施加的工作电压的不同,探测器 外加的工作电压的高低可分成不同的区域: 第一章 核物理 前 言 1896 年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 (A.H.Becquerel) 无意中发现了铀盐的奇特现象,1897 年居里夫妇在研究他的发现基础上从沥青铀矿里发现了 辐射能 ,而且比铀本身还强许多倍, 他们从沥青铀矿里提取了两种新的元素钋 ( Po) 和镭 (Ra) 镭的缩写, 拉丁文中原意是 放射性 从此解释了贝克勒示的发现,正式发现了放射性物质为人类研究物质的内部构造奠定了基础, 到上世纪 50 年代就逐步形成了研究物质结构的三个分支学科,即原子物理, 原子核物理和粒子物理。 第一节原子和原子核的基本性质 1, 物质由原子和分子构成, 每一种原子对应一种化学元素; 2,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的大小即半径约为10-8cm 的量级; 原子核的质量远远超过核外电子的总质量,原子的质量中心和原子核的质量中心非常近原子核线度只有几十 fm(10-13 cm) 。 第一节原子和原子核的基本性质 一, 原子的壳层结构 1,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电子在核外按照一定的轨道运动, 最靠近核的一个壳层称为 k 层,在它外面的依次为: L , M , N , O 等等壳层,通常用量子数 n(n=1,2,3, …) 代差壳层,并分别对应 K , L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清版)H-Y-T 187.2-2015 海水循环冷却系统设计规范第2部分:排水技术要求.pdf VIP
- 最新《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doc) .pdf VIP
- 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环境保护工程)2025版.docx
- 河北12J1 工程做法 DBJT02-81-2013 .pptx VIP
- 大学语文(第三版)课件 沁园春·叠嶂西驰.pptx
-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四首同步练习(解析).docx VIP
- 《清明上河图3.0》数字艺术广州展.ppt VIP
- 《游戏发展史》课件.ppt VIP
- 养老护理员面试技巧.pptx VIP
-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 潘永亮 课后答案[1-7章].khda.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