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kc[应用文书]18年:扎根山巅的气象魂.docVIP

dkc[应用文书]18年:扎根山巅的气象魂.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dkc[应用文书]18年:扎根山巅的气象魂

18年:扎根山巅的气象魂 (鬼) 在直如刀削的华山,猿猴尚且愁攀;如若在山顶的华山气象站18年如一日地工作,免不了这三苦:工作辛苦,条件艰苦,生活清苦。于进江,在这三苦中破壳而出,磨砺出了破茧而翔的资本。   凡世间事,行一时易,而贵于久长。18年来,他术业专攻,越学越精;18年来,他披荆斩棘,苦中作乐;18年来,他传承精神,励志前行;18年来,他有14个年头在山上过年;女儿10岁了,他从未在女儿生日那天下山给她庆生;18年后的今天,他才贷款买了人生中第一套房子,才算有了家……   于进江,讷言,敏行;在高山深涧里,虚怀若谷,得以灵修。   上了山,砥志研思   “上山的第一天,点着一盏煤油灯,喝着一碗窖存雪水,听了一整夜的松涛轰鸣声。”时间追溯到1993年初,20岁的于进江怀着对华山气象站的美好憧憬,在山路上挥汗如雨六小时,仰头看到了华山西峰之巅纤细坚韧的“风向杆”。   ——“就是这儿了,华山气象站。”血脉升腾的小伙子浑身窜出了劲儿。   刚工作,他的工资是每个月100块钱。“不怕笑话,100块里,有60块钱我都用来吃饭。能吃得很!”与记者对坐于气象站饭桌上的,是18年后的他。此时,他的饭量已减当年,但沉稳有余。   那时,60块钱的饭,没白吃。饭量都转化成了能量。   “在业务上,我一直想的就是把它做‘专’!”于进江说。这个“专”字,对于华山气象站的其他工作人员,尚且说得过去;可对于不是“纯气象”专业的他来说,困知勉行。   一到气象站,他就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紧张的跟班学习当中。“站上要求一天跟学六个小时,我那时给自己规定要跟十个小时以上,就想多学点吧。”于进江是个不善言辞,也不露锋芒的人,甚至不去高声说一句话。   站上的老同志回忆道,在天气复杂的情况下,小于有时一天休息时间还不到五个小时,学习笔记做了一本又一本。按规定,达到上班要求至少需要三个月的跟班时间,可他只用了一个月的紧张学习和师傅们的热心帮助,就顺利通过站上的上班前考试。坚持和刻苦让他在短短的一年后逐步从一个气象门外汉快速成长为一名业务骨干。   12平米的气象观测场里,他的身影不高大,不魁伟,但却是最有心的一个天气观测者;跑下观测场,他去分析,去研究,去思考——将平时所学理论知识,结合华山实际分析云、天的演变规律去琢磨,并将重要、典型的天气过程做好详细记录。一有时间他就翻阅历史记录和历史查询单,以此来提高自己今后处理复杂天气的应变能力和对策。如今,记者仍在他的床头看到两本手抄的台站登记册,一本写自1958年,一本写于1980年……   他能“钻”下去,就能“专”起来。同事们已经在心里很信服他:“他的业务水平在站上没的说,最棒的一个。”   1996年,于进江被推选为业务股长,他开始埋头苦学业务管理。打那以后,从统计质量到考核办法,再到想方设法如何提高全站业务质量,他一边借鉴传统模式,一边力求革新。“整个气象站强了,才叫强!我就想慢慢摸索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一套业务学习方法,将每周一次业务学习增加到两次,并采取轮换辅导的学习方式,对复杂天气及时召集大家观摩、讨论,整体业务水平确实有了提高。”   就这样,他时常放弃休假时间,在山上一呆就是数月,头发长“毛猴子”了,就让其他同志帮忙剪一下;肥皂牙膏没了,就让别人下山时捎一点;想家人了,就写封信托人捎到山脚下的小邮局……生活一直在简朴中度过。   十几年磨砺出一剑。他总是在不声不响中让人刮目:2005年,扎实的功底让他开始“走出去”:全省100个台站的业务技能比赛让他获奖了;2008年,在渭南市局举办的业务理论考试中获得个人第一名的好成绩后,渭南市局推荐他参加省局举办的全省业务技能竞赛,经过角逐最终荣获个人全能第二名的优良成绩,这为华山站创造了一项新的历史记录;2010年,他又在专业比赛中分别夺得一个全能优秀奖和两个单项奖……   18年后的今天,他已经是华山气象站的副站长,在周围人眼里,他几近瓜熟蒂落。“拉出去比,人外有人。但我始终坚信只要尽心尽力把每一件事干好,把每一个班值好的话,一切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毋庸置疑,于进江有今天,是朴素无华的观念和持之以恒的干劲使然。 情急下,力挽狂澜   于进江这18年吃的苦,在他看来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而不叫做“苦”。18年里,他眼看着身边有30位同事陆续离开了华山气象站,但是他一直在此守护。在最危险的时刻,总有他顶上。   “华山没有土层,雷电无法接地,有时雷电火球窜入值班室,打的仪器火星四溅,一声‘脆雷’,劈过来就把窗户玻璃和灯罩都打烂,记不得有多少次趴到桌子底下避雷了; 雪天里上一趟山,脚底下滑得让人揪着心,一个不小心就能跌下山。但是习惯了也就不觉得是种苦了。”他腼腆笑一笑。   冬天,为保证气象仪器正常工作,他经常冒着刺骨的

文档评论(0)

ipbohn9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