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第九章 激励.ppt

  1.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管理学]第九章 激励

第九章 激励 按时记酬的职工,通常每天只花20%到30%的能力于工作,就能保住饭碗。而如果激励得当,他们可以发挥出80%左右的潜力。 激励 激励是指通过外部刺激,借助于必要的信息沟通,激发人的需求或动机,以便引导、维持、同化或使之出现有利于组织目标的行为。 激励≠操纵 强调: 1、激励的目的性。 2、激励所产生的行为是主动的和自觉的行为。 “要我做” “我要做” 3、激励是一个持续反复的过程。 动机、行为与激励 需要是指人对某种事物的渴求和欲望,需要是一切行为的最初原动力。 人的需要具有以下特征:多样性、结构性、社会制约性、发展性。 动机是在需要基础上产生的引起和维持人的行为,并将其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机制。 行为产生的原因则是动机和需要,即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决定的,而动机是由需要支配的。 需要分析图 目标诱因的设置 目标的设置必须是受激励者所迫切需要的。 目标的设置要适当(既不能俯首而拾,又不能高不可攀)。 让员工参与目标设置讨论。 凡将举事,令必先出。 日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之。 ——《管子.立政》 激励理论介绍 中国总工会的调查结论 1986年?全国职工队伍情况调查?发现,我国职工队伍的需求结构为: 生存人——比例 为 33% 安全人——比例为 20% 社交人——比例为 7% 尊重人——比例为 20% 自我实现人——比例为 25% 层次需要理论的应用 认识并承认人的层次需求,特别是自我实现需求有利于发挥个体积极性,针对个体的不同需求而分别施以诱因,达到激励效果。 层次需要理论的不足 递进律较简单机械 整个需要理论的“人性假设”为 “ x 人”,即一般人的本性是:天生自私、厌恶工作、不愿承但则任、缺乏进取心。(必须强制管理)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F.Herzberg)认为,使员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与使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是不同的,前者往往由工作环境引起,后者通常由工作本身引起。他分别把这两种因素称为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相对性 不平是比较出来的,是社会比较的结果,且无绝对标准。 主观性 完全因个人特点而异,甲认为不公平的事,乙可能认为是公平的。 不对称性 人们常在自己稍有吃亏时,便怨声载道,但在占了便宜时,却心安理得,毫无内疚之心。 扩散性 人们在某项分配上感到不公,心存不满,会波及到整个情绪。 当感觉不公平时,如何恢复公平感? 1、从实际上扩大自己所获(OA)或增大对方贡献(IB),减少对方所获(OB),减少自己贡献(IA),如出废品、怠工、缺勤、浪费原材料或降低设备保养质量等。 2、从心理上改变对这些变量的认识,如设想自己获得某种较虚的额外奖励,或贬低对方所获价值。(阿Q精神) 3、改变参照对象,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来安慰自己。 4、退出比较,辞职另谋高就。 公平理论给管理上的启示 组织中员工不仅关心自己从自己的工作努力中所得的绝对报酬,还关心自己的报酬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但员工的判断是主观的,给管理者施加了较大的压力,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工作绩效与报酬间的合理性,还要讲求分配的技巧性。 A:努力——绩效的关系:通过努力达到绩效的可能性 B:绩效——奖励的关系:可获得奖赏结果的信任程度 C:奖励——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与个体的目标和需要有关 1、提高员工的期望水平,解决员工个人努力与工作成绩的关系。(提高期望值,增加员工对自己付出努力后能达到的绩效水准的把握) (1)向员工讲清组织的要求、意图和期望,帮助员工建立可以达到的目标。 (2)给员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3)对员工进行培训,以提高其能力。 (4)建立科学、公平、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 2、I 的提高,使员工完成任务后能确保拿到原来向他们许诺的各种奖酬。 (1)首先建立公正的奖酬制度。 (2)管理者要信守诺言。 (3)对所有下属一视同仁。 建立一套完善的机制解决员工的工作成绩与奖励的关系。 3、提高效价水平,解决对员工的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 正强化的安排 连续强化程序容易导致过早的满足感,强化物一旦消失,原来被强化的行为倾向迅速衰退。这种强化方式适合于新出现的、不稳定的或低频率的行为。 间断强化程序不容易过早产生满足感,这种强化方式适合于稳定的或高频的反应。 可变程序与固定强化程序相比能导致更高的绩效水平。 实施负强化时的注意事项 避免惩罚不足 及时惩罚 重现原则 不相容原则 停止原则 严禁惩罚后奖励 私下原则(初犯) 对强化理论的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