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高级构造地质学课件9.ppt

  1. 1、本文档共1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理学]高级构造地质学课件9

第九章 韧性剪切带 Ductile shear zone 一、引言(研究简史) Ramsay and Graham, 1970, Strain variation in shear belts. Sibson ,1977, Fault rocks and fault mechanisms. 1979,西班牙国际剪切带会议 Ramsay, 1980, Shear zone geometry: a review 1981,美国Panrose会议 Tullis et al,1983,significance and petrogenises of mylonitic rocks. 1986,加拿大,金矿国际讨论会 1989 ,吴美德,‘含金剪切带型金矿’ 郑亚东等, 岩石有限应变测量及韧性剪切带, 1985 刘喜山等,变形变质作用及成矿,1992 何绍勋等,韧性剪切带与成矿,1996 翟裕生等,大型构造与超大型矿床,1997 二、韧性剪切带的类型及产状 剪切带:相对狭长的(长宽比5)被低有限应变状态包围的面状或曲面状的强烈变形带。 1 按变形行为分的类型: 脆性剪切带(断层); 韧性剪切带 ductile shear zone 两盘的位移由塑性流动完成, 露头尺度上无不连续面, 标志层可以在剪切带内追索,改变方向但不断裂, 是结晶基底及变质条件下最常见的构造。 脆-韧性剪切带: A.两盘邻断层一定范围内具塑性变形的断层 B. 脆-韧性剪切带:雁行式张裂脉列 脆-韧性的过渡深度 据Sibson,1977 石灰岩的实验结果 据Heard(1960)对灰岩的实验结果:以发生破坏时达到3-5%的应变为脆-韧性过渡,地壳平均压力梯度27MPa/km,地热梯度25°C/km,干灰岩在压缩条件下为3.5km,拉伸下为15km。 2、韧性剪切带的位移场: 1)不均匀的简单剪切 x’=x+γy y’=y 2)不均匀的体积变化 x’=x y’=(1+Δ) y 3)不均匀的体积变化加不均匀的简单剪切 三种剪切带的应变轨迹 A简单剪切 B体积变化 C A+B 4)加总体的均匀应变;及其组合(5,6) 均匀应变 x’=ax+by y’=cx+dy 简单剪切 x’’=x’+γy’ y”=y’ 3 剪切带的产状: 逆、正、平移型剪切带的表现形式 大型平移型韧性剪切带是地面上最容易观察到的剪切带。 三、简单剪切带的几何关系 Sander的运动学坐标系:a,b,c Ramsay的应变主轴:A,B,C 简单剪切的基本特点 简单剪切的卡片模型: 简单剪切的坐标变换方程: x’=x+?y y’=y a=1,b= ?,c=0,d=1 γ=tanψ 简单剪切的应变椭圆参数 tan2?’= 2/?, ? 0, ?’ 45°,γ ∞,?’ 0° tan2?= -2/? , ? 0, ? 45°,γ ∞,?  90° R=[2+ ?2+ ?(?2+ 4) 1/2 ]/2, 1+e1=1/(1+e3),e2=0 简单剪切带内线的角度变化 cot ?’= cot ?+?, ?’< ?, γ ∞, ?’ 0° 四、简单剪切带的构造特征 1, 新生组构 面理的方向与剪切带的夹角θ’ tan2?’=2 / ? 2 先存面状构造的变形 方向的改变 cotα’=cot α+γ 厚度的改变 T= t’/ sin α’=t/sin α t’=t(sin α’/sin α) Moine变粒岩系中的韧性剪切带的被动褶皱 鞘褶皱形成的另一种模式 五、具体积变化的剪切带的几何特征 1.围岩不变形的普通剪切带 a=1, b= γ(1+Δ), c=0, d= (1+Δ) tan2θ’=2γ(1+Δ)/[1+ γ2-(1+ Δ) 2 〕 cotα’=(cot α+γ)/ (1+ Δ) 利用一条变形岩脉和剪切带中的片理方向可求γ及(1+Δ)。 利用二条变形岩脉可求γ及(1+Δ)。 cotα1’=(cot α 1 +γ)/ (1+ Δ) cotα 2’=(cot α 2+γ)/ (1+ Δ) 利用剪切带中的面理方向及应变轴比可求γ及(1+Δ)。 简单剪切γ和体积变化Δ不同时椭圆方位θ’和椭圆度R的变化曲线 2. 围岩也变形的普通剪切带 利用两条岩脉变形求γ及(1+Δ)。 六、剪切运动方向的确定 (一)宏观标志: 拉伸线理的认识 地质体形状的改变 S形新生面理和面理产状的变化 不对称褶皱 鞘褶皱 叠瓦状脉和雁列脉 透镜体或残斑的拖尾 南秦岭板岩(S)板理面上的拉伸线理 南秦岭泥盆系中香肠构造显示拉伸线理 桐柏山长英质糜棱岩的拉伸线理 桐柏山混合岩中残留的拉伸线理 2.地质体形状的改变 3.面理方向指示运动方向 桐柏山长

文档评论(0)

ctuorn03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