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米高产稳产栽培管理技术-中国农科院马兴林博士演示课件.ppt

夏玉米高产稳产栽培管理技术-中国农科院马兴林博士演示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0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演示文稿演讲PPT学习教学课件医学文件教学培训课件

夏玉米抗逆高产栽培管理关键技术;报告提纲;;;;; 通过单产的稳定提高,实现总产持续增加,是我国玉米生产需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 国内外玉米生产实践与研究表明,只有实现区域之间、年际之间玉米产量的稳定性,才能真正把“玉米总产持续增加”落到实处。; 制约我国玉米单产稳定提高的两大根本原因:自然灾害频发和技术到位率低。; 干旱、渍涝、阴雨寡照、高温、大风(倒伏)等农业气象灾害在地区间、年际间成灾程度的差异是导致玉米单产稳定性较差的重要原因。; 技术到位率的本质是生产效益问题。其解决的主要途径是: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轻简栽培管理/规模化经营。;;育成推广15年后,种植面积950万余亩,在全国居第4位!;2004年以来,一直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玉米品种,目前面积仍在6000万亩以上。; 这些品种的共同特点是:耐旱、耐阴雨寡照、耐土壤瘠薄,等等。对环境(气候)条件的变化反应不敏感。;;;;;;现代优良玉米品种的单产对密度增加的响应;■近些年来,“增密”作为玉米增产的一项核心措施,为玉米科学界专家、生产主管部门大力倡导,并在中华大地上如火如荼地付诸于生产实践。; ■然而,“增密”不增产、甚至减产的情况,每年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 综合分析大量现象可知:“增密”引发的倒伏(根倒、茎倒)及空秆、秃尖(群体子粒数下降)乃“增密”不增产的直接原因;增密不增产甚至减产的深层原因;■高密度意味着高风险! ■高密度下对管理水平和生态条件的要求高!;;美国玉米的收获密度(株/亩) ;黄淮海地区的玉米安全生产(低风险)密度?;■产量目标为550-600kg/亩时,种植密度不超过4000株/亩。 ■产量目标为600-650kg/亩时,种植密度为4200株/亩左右。 ■产量目标为650-700kg/亩时,种植密度不超过4500株/亩。;;;;;;;;吐丝前后30天的干旱胁迫,会导致穗粒数和单位面积子粒数显著降低,且此影响不可逆转,进而对产量造成很大不利影响。;;;;;;玉米植株整齐度对高产形成甚为重要;;;;敬请批评、指正!谢谢!;作物栽培学 ——玉米; 玉米(玉蜀黍、苞米、苞谷、玉茭、棒子、玉麦、珍珠米);学名:Zea mays L.Y;第一节 慨 述 ;三、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 ; 玉米类型及形态特征 ;甜质型(zea mays L.seccharata Sturt) 又名甜玉米 糯质型又名蜡型(zea mays L.sinesis Kulesh) 爆裂型又名麦玉米(zea mays L.everta sturt) 甜粉型(zea mays L.anylacea-saccharata Sturt) 有稃型(zea mays L. tunicata Sturt) ;玉米器官的形态特征及功能 ; 茎的形态特征及功能 ;叶的形态特征及功能 ;花的形态特征 ;种子的结构和成分 ;玉米种子的形状、大小和色泽因类型和品种而不同。 多呈圆形或长方形,有光泽。 颜色有黄、白、紫、红、花斑等色,常见的多为黄色和白色。 种子大小因品种、栽培水平而异,—般千粒重约250一350g。 ;种子的成分;玉米的生长发育 ;苗期(出苗一拔节) 长根、分化茎叶为主的营养生长阶段,苗期长短,因品种、播期不同。春玉米约35天左右,夏玉米早、中熟品种约20一25天; 穗期(拨节一抽穗) 从拨节至抽稳,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是决定穗数、穗的大小、可孕花、结实的粒数多少的关键时期,此期历时30天左右; 花粒期(抽穗一成熟) 是进入生殖生长为主时期,是籽粒产量形成的中心阶段,进一步决定粒数和粒重时期,此期经历时间,早、中、晚枢品种约30—40一50多天。 ;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玉米的器官建成及其影响因素 ;茎的生长及其影响的环境因素 ;叶的生长及其影响因素 ;穗分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雌穗分化过程: 生长锥突起期 伸长期 小穗裂片形成期 小穗分化期 小花分化期 ;影响穗分化因素 ;玉米产量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产量形成 ;玉米栽培技术 ;玉米高产的土壤条件 ;玉米的整地技术 ;玉米的播种技术 ;玉米的需肥与施肥 ;施肥技术: 施肥量 施肥原则 —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氮、磷、钾及微肥配合,基肥、种肥及追肥的配合平衡施用。 施肥方法: 基肥 — 撒施、条施和穴施。 种肥 ;追肥—迫肥时期、次数和数量,要根据玉米需肥规律、地力基础、施肥数量、基肥和种肥施用情况以及玉米生长状况决定。 苗肥 穗肥 玉米雌穗生长锥伸长后至雄稳抽出前施用的追肥称穗肥,一般多在大喇叭口期追施。。 粒肥 玉米抽雄至开花期追肥为粒肥。延长绿叶功能期,提高光合效率,增加光合产物积累,促进粒多,粒重,以获高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