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学]第一节 直流电路
当电源内阻R0= 0时,电源端电压等于电动势; 当电路断开时,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电源两端的开路电压,用U0表示。 - R + E R0 U=E – IR0 I 五、欧姆定律 1、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用来分析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端电压的关系。 I + U R 当电阻R一定时,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越大,则电流也越大,因此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1-9) 式中,U表示电阻两端电压(V),R为电阻(Ω),I是通过电阻的电流(A)。 若电阻一定,则通过电阻的电流I与电阻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 若电压一定,则通过电阻的电流I与电阻成反比 2、全电路欧姆定律 全电路欧姆定律用来分析回路电流与电源电动势的关系。除负载电阻R负载、电源内阻R0外,还有导线电阻R导线,如图(a)所示 I E + R0 R导线 R负载 (a) 当导线较长时,导线电阻与负载电阻和电源内阻相比,就不能忽略不计了。回路总电阻为: R总= R负载+ R导线+ R0 I E + R总 U (b) 回路电流I与电源电动势及总电阻R总的关系,如图(b),用下式表示: 上式表明,在闭合回路中,电流的大小与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而与整个电路的电阻成反比。这就是全电路欧姆定律。 (1-10) 例题[1-4] 电源的内阻是0.2Ω,要想使离电源装置500m远的工厂得到220V的电压,工厂里需用的电流是80A,铜导线的横截面积是90mm2,铜的电阻系数ρ=0.0175Ω·mm2 /m,求发电机的电动势是多少? 解:输电线的电阻: 工厂负载电阻 外电路总电阻为 发电机电动势为: 六、电功率和电能 1、电功率 电功率表示单位时间电能的变化,简称功率,用字母P表示。电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用W表示。较大的功率单位是千瓦(kW)、较小的单位是毫瓦(mW)、微瓦(μW)。 功率大小可以通过一段电路两端的电压U及通过该段电路的电流I的乘积计算。在直流电路中,功率的计算公式为: P = UI (1-11) 式中:U为该电路的电压; I是通过该电路的电流。 电源电动势的功率: 电阻R消耗的功率: 由上式可知,当I一定时,电功率P和电阻R成正比;当电压U一定时,电功率P和电阻成反比。 2、电 能 电源(发电设备)的功率是单位时间产生的电能,负载(用电设备)的功率是单位时间消耗的电能。 在电路中,如果用电设备的功率为P,用电时间为t,则该设备消耗的电能为功率与其通电时间的乘积,用符号W表示。 W = Pt = UIt ( 1-12) 若功率的单位为瓦(W),时间的单位为秒(s),则电能的单位为焦耳(J)。 实际工作中,电能的单位常用千瓦·时(kW · h)来表示,即当功率的单位为千瓦(kW),时间的单位为1小时(h),则电能的单位是千瓦·时(kW · h) ,的电能俗称一度。 1度 = 1kW · h = 3.6×106(J ) P=W/t (1-13) 在实际运算中,有时会碰到马力这个单位,马力与千瓦的换算关系如下: 1马力 = 735W = 0.735kW 由上式可得: 例题[1-5] 在某电路中,电阻R=5Ω,电流I=10A,求经过10s后,电阻消耗的电能和功率。 解: 电阻消耗的电能: 电阻的功率: 例题[1-6] 一台电视机每日收看4小时,它的功率是500W,电费为0.60元/kW·h,问用户使用这台电视机时,每月(按30天计算)的电费是多少? 解:每月用电小时数: 每月消耗的电能: 用户每月应付电费: 七、电阻的串联、并联和混联 实际电路往往不是由一个负载(电阻)所构成的,而是由许多负载,用不同的方法连接起来的。电路中电阻的连接方法主要有串联、并联和混联(既有串联又有并联)。 1、电阻的串联 串联:将两个以上的电阻,一个接一个的顺序 相联起来,称为电阻的串联。 + + + + U1 U2 U3 U R1 R2 R3 电路的端电压U等于各电阻两端电压的总和。 U = U1 + U2 + U3 串联电路中各电阻上的电流相等 U1 = IR1 (1-15) U2 = IR2 (1-16) U3 = IR3 (1-17) U = U1 + U2 + U3= IR1+ IR2+ IR3 U = I( R1+ R2+ R3 ) (1-18) 因为 U = IR 所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电大中国建筑史(本)形考四.doc VIP
- 风力发电机组PLC系统.ppt VIP
- 小学语文整本阅读指导课《爱的教育》课件.pptx VIP
- GB14881-202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培训大纲.pptx VIP
- DLT5111-2024水电水利工程施工监理规范.pptx VIP
- 2021-2024年数学竞赛AIME I II真题含答案(共8套).pdf VIP
- (2024)乡村振兴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一).docx VIP
- 周围神经病诊疗和鉴别诊疗专家讲座.pptx VIP
- 周围神经病基础知识.ppt VIP
- 2023中考模拟作文写作:“合理谋划才能行稳致远”导写及范文.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