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政治复习:民法总则解读.pptVIP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法总则》第188条:下列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一)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 (二)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 (三)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 (四)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的其他请求权。 谢谢大家! “民法总则”解读 一、新中国民事立法“三阶段” 1950-1985:《婚姻法》一枝独秀 1986-2016:《民法通则》+ 单行法 2017-2020:《民法总则》 《民法典》 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技术合同法、继承法、公司法、海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 一、新中国民事立法“三阶段” 从1907年《大清民律草案》起,中国民法典编纂走过了百年历程。 从新中国成立,民法典编纂半个世纪中有五次尝试: 1954年,首次起草民法典(反右斗争扩大化,立法终止) 1962年,二次起草,1964年完成了草案(因“文化大革命”而停止)。 1979年11月,三次起草,至1982年形成民法草案第四稿(经济改革、社会转型,停止)。 2002年12月,四次起草,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民法草案(后由于物权法尚未制定、对民法草案分歧较大,被搁置)。 2014年11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二、为什么需要一部“民法典”? 我的光荣不在于打胜了四十个战役,滑铁卢会摧毁这么多的胜利……,但不会被任何东西摧毁的,会永远存在的,是我的民法典。——拿破仑·波拿巴 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努力编纂出一部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的民法典,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习近平 2016.6.14 二、为什么需要一部“民法典”? 制定民法典,是实现民法科学化的需要。 制定民法典,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 制定民法典,是富民强国的需要。 制定民法典,能引领社会的发展。 三、《民法总则》若干重要精神解读 民法通则 民法总则 基本状况 1986.4.12六届全国人大通过,1987.1.1施行,共9章156条。 2017.3.15十二届全国人大通过,2017.10.1起施行,共11章206条。 功能定位 暂代民法典功能 民法典的组成部分(总则) 区别对比 不只是一字之差 相互关系 民法总则通过后暂不废止民法通则,民法总则与民法通则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民法总则的规定 三、《民法总则》若干重要精神解读 (一)充分彰显核心价值观 “制定民法总则,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和传承包括中华法律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让我们的民法总则体现鲜明的民族性。”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建国 1.“公序良俗”成“硬法”,德治法治相统一 民法总则第七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第十一条:“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第一百四十六条:把“不违背公序良俗”作为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之一。 3.英雄烈士、公共利益,受法律特殊保护 民法总则第184条:“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英雄和烈士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体现,是引领社会风尚的标杆,加强法律保护对于促进社会尊崇英烈,扬善惩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 2013年5月22日,孙杰(微博账号“作业本”)发文侮辱、丑化; 2015年4月16日加多宝公司“多谢@作业本,恭喜你与烧烤齐名。作为凉茶,我们力挺你成为烧烤摊CEO,开店十万罐,说到做到。” 4.“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成为民事活动基本要求 民法总则第9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资源和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较少,生态环境形势严峻。对扼制“杀鸡取卵”的发展方式,对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为人类子孙后代留下“金山银山”。 三、《民法总则》若干重要精神解读 (二)彰显人文关怀 从“摇篮”到“坟墓” “民法是人法,落脚点是人,它是宪法公民权利原则性规定的条文化,在制度框架内张大个体的权利与价值。” ——光明网评论员《民法的眼里,每个人就是整个国家》 “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个人就是整个国家。 ——[法]孟德斯鸠 1.民法面前,人人生而自由平等 《民法总则》第13条: 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民法总则》第14条: 自然人的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4555046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