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1年冬季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抽样分析
2011年度甘肃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历史试卷抽样分析报告
2011年甘肃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依据《2011年甘肃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以《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现行历史教科书人教版的必修一《政治史》、必修二《经济史》、必修三《思想文化史》为命题依据,以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为导向,重点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加大对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方面的考核力度。同时,命题面向全省各地、各类学校,各类学校的学生,以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为宗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试题分析
试卷结构
试题分两大类,共三种题型:选择题、材料解析题、综合探究题,共50分。第一卷为选择题,共50分,第二卷为非选择题(包括材料解析题35分,综合探究题15分),共50分,试卷满分为100分。
政治史
经济史
思想文化史
合计
分值(分)
分值(分)
分值(分) 分
值 比例(%) 题
量
选择题 18 16 16 50 50 25
材料解析题 15 10 10 35 35 10
综合探究题 4 4 7 15 15 4
合计 37 30 33 100 100 39 试题的特点
1.试题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的考查
试题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和应用能力,如试题中的选择题1、2、4、7、8、9、10、12、19等题。
2、考查全面,突出重点
从试题涵盖的内容来看,必修三本书的所有章节都涉及到了,另外,对各章重点内容在问题设计上加大考题的难度,进而突出重点,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加强对重点知识的深入探究,这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改进。
3、注重情感价值观
近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史的学习,要求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感,例如试题29、29题等。
4、顺应高考,加大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纵观全卷,考试题大多设计灵活,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如5、6、17、26、27等题,避免学生学习历史死记硬背,认为历史开卷,翻书就能找到答案。从而加深了试题的整体的灵活性和及内涵,加强了学生学科能力的考查。顺应高考,重点设置情景,设置问题,考查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考题形式多样,既有简单的识记题,又有材料题,还有看图分析题等等。这些命题形式有利于多方面考查学生的思维、审题、知识迁移能力、洞察力,这些题型的设置更有助于改进历史课堂教学。
答卷分析
数据统计
表2 第二卷得分率、平均分、难度表(60份抽样试卷)
题号 26、27、28 29 得分率(%) 62.1% 48.5% 难度系数 0.379 0.515 满分 35 15 均分 21.72 7.28 答卷情况分析
根据政治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三部分答卷情况来看,基本的史实、人物、政治制度、近代的经济等部分得分较多,说明教师也反复强调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学生平常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在复习中也能够熟读课本,考前认真完成了《2011年甘肃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与解读》,准确地做出答案。
从抽样试卷中可以反映出:普遍得分的是材料解析题,这就反映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有效地提取信息,并且能够准确的概括。
试卷中出现的问题
不会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例如第27题第④问“从上述材料中,你可以得出怎样的认识”,材料以经济危机下罗斯福实行的新政措施,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缓和了社会矛盾,材料二引用列宁的话,阐述苏俄经济政策的变化,材料三是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的内容,设置试题的目的很清楚,通过前三个基础问题,让学生分析并概括出各国调节经济的手段各有不同,但前提是必须从国情出发,根据形势的变化适时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学生所答内容脱离材料,乱写一气,语言没有条理性,书写潦草,语句啰嗦。
普遍粗心马虎,审题不清
如26题第③问,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哪一年决定建立的,学生想也不想写成1954年,还有第27题第②问,根据材料而回答,苏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大多学生写了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最终也没有总结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非所问。
所学知识是断裂的,没有形成体系
从抽样试卷中看,加入考题只涉及一个模块的某一章知识,那学生就能熟练地总结出答案,但是如果三个模块交叉在一起提出问题,则学生往往答不出来,例如第29题问辛亥革命的指导理论是什么,孙中山为什么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辛亥革命对民族工业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学生张冠李戴,要么答不全,要么干脆不写,尤其问到民族工业等内容学生就写成“一战”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等。这部分试题考查的是近代政治、经济、思想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