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病毒(微生物学基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HIV不耐酸但耐碱,对热敏感,56℃ 30min可是病毒中的酶破坏,80 ℃30min ,使病毒感染性丧失,但在室温保存7天,仍保持活性。对紫外线、γ 射线有较强抵抗力 艾滋病毒的抵抗力 近期来自加拿大西蒙菲沙大学的Ralph Pantophlet和同事发现一种放射型根瘤菌(Rhizobium radiobacter。 这种无害细菌表面的糖分子与HIV病毒表面的糖蛋白非常相似,可帮助激发我们的免疫系统识别HIV表面的糖蛋白,促进机体免疫系统快速感知病毒的侵袭。 他们希望采用将放射型根瘤菌的糖分子在未来一到两年时间内开发出可用于测试的疫苗。 乙肝病毒(HBV) 1963年Blumberq在两名多次接受输血治疗的病人血清中,发现一种异常的抗体。直到1967年才明确这种抗原与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有关,1970年Dane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HBV的形态。 乙肝是世界性的传染病,全球有3亿携带者,中国有1.2亿携带者。 HBV粒子的结构 由三种颗粒组成 Dane颗粒:含有外膜和核衣壳的完整病毒粒子。 空心包膜组成的球形颗粒。 少量空心包膜构成的丝状颗粒。 Dane颗粒具感染性 上述三种颗粒具有共同的表面抗原 HBsAg. Dane颗粒的结构 由包膜(外衣壳)和内衣壳两部分组成,完整的HBV颗粒是直径42nm的球形颗粒,包膜表面有糖蛋白。核酸为dsDNA. 抗原复杂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包膜表面的糖蛋白。 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BcAg:核衣壳的结构蛋白。 乙肝病毒e抗原HBeAg:血清中存在一种与核衣壳相关的可溶性抗原。 乙肝病毒前S1抗原:简称S1抗原,Pre-S1 乙肝三对半 表面抗原(HBsAg) + + 表面抗体(HBsAb) e抗原(HBeAg) + e抗体(HBeAb) + 核心抗体(HBcAb) + + 核心抗原(HBcAg) 前SI抗原(HB-PreSI-Ag) 大三阳 小三阳 乙肝病毒的防治 HBV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对低温,干燥,紫外线均有耐受性.不被70%乙醇灭活. 高压灭菌法,100度加热10分钟,环氧乙烷等均可灭活,0.5%过氧乙酸,5%次氯酸钠亦可用于消毒。 人工主动免疫: 注射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新生儿分别于出生时,出生后1个月、6个月各注射1次,共3次,可获得良好的预防效果。 1.血源疫苗:从无症状HBV携带者血清中提纯的HBsAg经甲醛灭活而成。 2.基因工程疫苗:利用DNA重组技术,在酵母菌体内制备的只含HBsAg的纯化疫苗。其优点是:不含活的病原体和病毒核酸,安全有效,成本低廉。 3. 含前S1蛋白的乙肝疫苗:前两种疫苗均只含HBsAg,当证实S1蛋白能增强HBsAg的免疫应答后,又生产出添加前S1蛋白的酵母源性重组乙肝疫苗,它确能明显地增强免疫应答。 病毒特点 烈性传染性RNA病毒。 主要感染牛、羊、猪等偶蹄动物,人畜共患,春季最胜,使仔猪大批死亡,成年动物感染较少,不致死,掉膘、少奶、少毛。 对日光、热、酸、碱敏感。 症状: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食欲降低,口腔、鼻吻部、蹄部产生水疱和溃烂。 传播: 呼出气体、排泄物。 口蹄疫(FMD:foot and mouth disease) 预防 检疫、封锁 消毒:1-2%火碱、3-5%福尔马林、0.2-0.3%过氧乙酸 注射疫苗 危害 无食品安全问题,人感染40例,较轻。 对畜牧业危害远大于疯牛病。 昆虫病毒的特点 病毒粒子与宿主细胞内的蛋白质形成结晶体,称为包涵体。包涵体有一定形状,如六角形、五角形、四角形等,故称多角体。根据包涵体在寄主细胞内的存在部位和包涵体中病毒粒子的多少以及包涵体的有无分为4类: 核型多角体病毒(NPV) 质型多角体病毒(CPV) 颗粒体病毒(GV) 无包涵体病毒 可用昆虫病毒防治农业害虫。 2. 昆虫病毒 3. 植物病毒 植物病毒引起的症状: ①叶绿体受到破坏而引起的花叶、黄化、红化等 ②植株矮化、从簇、畸形等 ③形成枯斑、坏死等。 第五节 亚病毒 1981年法国著名病毒学家A. Dlwoff把病毒分为亚病毒和真病毒,亚病毒是比病毒更为简单的致病因子,只有核酸
文档评论(0)